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 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 现在看到还不晚

来源:初中生学习方法发布时间:2018-11-18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四五年级是道坎儿。”

 

但它的重要性却常常被家长忽视,这个阶段孩子的很多变化处理不好,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很多孩子在初中暴露出的问题都和这个阶段埋下的隐患有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

 

一个孩子说:“妈妈让我穿的衣服总是我不喜欢的;我喜欢长发,妈妈却让我剪成短发……妈妈这都是不尊重我的表现。”另一个同学说:“爸爸妈妈不让我和同学玩,不让我读我喜欢的那些课外书。他们好像永远都不相信我。”

 

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的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也容易感动。与送给他们昂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从不会过多去想“为什么”,他们认为家长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级后,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

 

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唠叨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而且,到了四、五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多年的调查发现,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一直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变得出色。

 

孩子在四、五年级取得一个好成绩,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一直都保持优异。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绩很差,或成绩平平,他们就不会体会到成绩所带来的的成就感,进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信心,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只能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信心。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这样一项调查: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这次测试的内容包括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测试的结果令这位专家很惊奇,因为他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

 

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五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关键期,这些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

 

对策:


1 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父母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科学的方法应当是这样的: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郁闷,只要孩子发泄够了,他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

 

例如,面对儿子并不如意的成绩单,一对明智的父母是这样做的:

xxx数学没有考好,他已经做好回家挨“板子”准备。回到家后,他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孩子实在坐不住了,他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客厅,在他的成绩单旁边,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儿子: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你心里也很难过。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目的。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因此,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考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点,我们就会很满意。永远都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这个小男子汉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是轻易不流泪的,但我被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感动得流泪了。在拿着成绩单进家门的那一刻,我都做好了与父母吵架的准备。但现在我知道了,那是没有必要的,我的父母是天底下最懂儿女的父母!是世上最好的父母!

 

2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晓宇拿着课本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她没有像往常那样勃然大怒,逼着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看书,而是跟孩子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忙自己的家务。一会儿,晓宇沉不住气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考语文。”妈妈“嗯”了一声,就没再理他。他还在继续试探妈妈,说:“可是,妈妈,我还没有复习完呢!”妈妈还是“嗯”了一声,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晓宇有点失望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不理我呀?你是不是不关心我了呀?”

 

妈妈放下手里的家务,认真对他说:“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书。妈妈当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绩了,可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书,在哪看书,是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事情。”从此以后,晓宇对妈妈的态度深信不疑了。

 

做父母的,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一二年级更加注重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些聪明的孩子即使不用认真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四五年级是高年级,课程内容从培养学习兴趣转向大量知识系统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孩子必须开始从被动向主动学习转变。

 

做父母的就应该提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告诉孩子他在为谁、为什么而学习。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四、五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父母要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当孩子试探父母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说不参与就不参与。如果面对晓宇的试探,妈妈用责备的口气对晓宇说“再不好好看书,就会考试不及格”“考不好会被老师惩罚的”……那么,晓宇会继续与妈妈玩这种“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学”的游戏。

 

3 经常给孩子“积极暗示”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明;家长说他笨,他真的会变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暗示”作用。

 

消极的暗示:“哪里呀,我家孩子不行”;“我家孩子的功课不是很好”;“我家这孩子,成绩还可以,就是记忆力不好”……即使是家长对别人谦虚客套的说法,孩子听到耳朵里,也会认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这种暗示下,孩子也就真的变笨、变差了。正确的做法是,即使孩子真的记忆力不好,在学习方面真的有缺点,家长也千万不可轻易批评孩子。

 

积极的暗示:“你很聪明”;“你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你将来一定是一个大人物。”千万不要觉得这会让孩子骄傲,在这个阶段的鼓励会让孩子~~~~~~~~~

 

4 父母要谨慎对待“陪读”

很多家长每天晚上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种陪读现象是毁灭孩子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最大“杀手”。

 

有一个作业次次都得“优”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竟然考了个不及格,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老师找来男孩对话。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每天晚上做作业时我都想快点做完,因为只有做完了作业才可以上网。”“那你不怕作业出错吗?”老师问。“不怕,因为妈妈每天都要检查我的作业,有一点点的错误,妈妈都会发现。”男孩自豪地说。

 

“那你遇到很难做的题怎么办?”“我想都不用想,就告诉妈妈我不会做,妈妈就给我讲。”“妈妈给你讲了,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吗?”“我当时很明白,但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在妈妈的提醒下我会做,要是没人告诉我用哪种方法,我就不会做了。这次考试就是这样,看着这些题目都很熟悉,就是想不起用什么方法来。”

 

10岁左右的孩子,虽然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天性,他们总想快点把作业做完,以便去玩,于是很多坏毛病便从他们的作业中体现出来,如:粗心马虎、不认真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不全面……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就会为此而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挨老师的批评。

 

但是家长却剥夺了他们承受自然后果的权利,家长在为孩子检查作业时,把他们的错误都指出来了。这时,孩子就懒得去思考了,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就照着父母所说的答案写上了,更不用说去改正坏毛病了。并且,当孩子有了依靠时,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都会明显地降低。

 

5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父母一定要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孩子的好习惯越早培养越好。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一种坏习惯的改正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多方教育专家通过细心地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在四、五年级左右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更具有持久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在四年级左右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会比孩子在其他年龄段养成的好习惯更持久、更易深入孩子的心灵。因此父母要格外注意孩子的习惯。尽早给孩子创造好习惯形成的好环境。

 

初二是个“坡”,熬不过去毁前程!

 

教育界有句谚语: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深有体会,初二年级是学生的一个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行业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与起点处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处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还有那条红线。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大家公认,初二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在别人奋力攀登的时候,有些孩子产生懈怠放松的心理,很容易滑落坡底。

 

再加上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吃力,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学习。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成绩一蹶不振就是从初二开始的。


初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心,早恋现象也就层出不穷。

 

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常常注视自己。他们喜欢时尚的衣服,华丽的妆饰,新潮的电子产品,喜欢表现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花钱大手大脚,浪费了时间,蹉跎了学业。早恋,对外表的过分关注等因素,还有学习难度的加大,很多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成绩下降。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因为荷尔蒙的影响,他们爱激动,常常发脾气,喜欢与大人唱反调,甚至会顶撞家长,逆反心理严重,和父母关系疏远。

初二时期,媒体和同伴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有时候,父母、老师的一千句,还抵不上他伙伴的一句。一个很好的孩子,因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谈恋爱、与社会上的“哥们儿”交往,可能一落千丈。。初中生向父亲或母亲倾诉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跟朋友、同学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为显著。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二倍。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点苦,怕受点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


对策:


(1)做一个沟通平和的家长。

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不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务都交给学校和老师。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理解他们的需求,保持亲子沟通顺畅。但是切忌唠叨、啰嗦,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家长的唠叨。

 

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尽量不改变生活状态。如:不发生父母离异、父母不长期远离孩子、不让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如果非改变生活状态不可,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临下”。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会有疏漏,而且会使孩子的心事越积越多,还可能使孩子走向极端。

 

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决不能激化矛盾。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家长是成年人,应该理智。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但决不放弃。等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会好得多。

 

(2)做一个耐心正能量的家长。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长很容易失去耐心,动辄打骂。这样强行管教,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加重孩子的抵触心理。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一分责怪,多一体谅,多一点耐心和包容。

 

培养孩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格。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快乐。教育孩子,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

 

引导孩子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或穷。家长要明白自己的情况,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家庭的富与穷。富,不为富不仁,避免“暴发户心态”;穷,不埋怨社会,避免“等靠要心态”。防止金钱对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不给孩子用奢侈品,不给孩子过多现金,不让孩子“显摆”;应不让孩子寒酸,不让孩子无零花钱,不让孩子自卑。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多到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场所去活动,尽量避免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三迁”提醒我们,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做一个关注孩子的家长。

和这个阶段的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就是平等、尊重。家长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别只盯着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接触的东西,争取让孩子少受不良影响。这一点家长要十分注意。对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网、痴迷游戏、交坏朋友、谈恋爱、看黄色书刊影视等要密切关注。要尽可能地避免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频繁接触这些东西,少受不良影响。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时就与孩子讲清道理,说透危害,“约法三章”。出现这些问题的苗头时,及早发现,早做工作。

    更多精彩文章

    • 2021广东高考新变化!对明年考生有何影响?
    • 高考防疫十条发布
    • 甘肃 甘肃高考艺术校考合格考生成绩开始查询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高考志愿填报提示 线上志愿填报全流程模拟演练6月21日举行
    • 高考全国卷进到第二天甘肃省全国高考录取時间明确
    • 甘肃省将于6月23日发布高考成绩志愿填报分2次开展
    • 2021时事新闻新闻报道每天10条(5月10日国内外新闻)
    • 全国各省新高考方案新信息汇总 | 改革方案出现重大变化!
    • 聚焦|从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
    • 理综279分学霸: 高考理化生做到这3点, 人人都是尖子生!
    • 甘肃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安全教育
    • “学习强国”陇南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 焦作姚老师事件10月最新进展
    • “株洲智慧教育云”平台将于5月全面启动 构建“教育大数据中心”
    • 金融安全知识登录“深圳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