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模仿学习法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1-07-18

从古人对学习的实质和意义的认识中可以看出,古代把学习本身就看成是一种模仿或效仿,他们是重视和提倡模仿这一学习方法的。模仿可分以下几种:1.实践模仿这是学习者直接参与实践活动的模仿方法。模仿是人人不可缺少的行为表现,是后人接受前人知识经验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它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原始社会起,人们为了生存、生活和世代延续,前人总是要对后人进行社会实践经验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模仿社会实践,学习并掌握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技能。如饲养、种稼、习文、习武、持家等知识技能,都需要学习者直接参与模仿学习去实现。其次,古代的“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数”,前四门都需要在学习基础上,在实践中模仿他人的操作来掌握,对此,古代各时期的学者都每每有论述。2.行为模仿古代学者学习,非常重视“效人之所为”,仿效德行高尚者的言将举止,重视“上行下效”,“见贤思齐”,这主要表现在对善美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的模仿性学习上。通过行为模仿来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中吸取教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文过饰非”,不肯学习他人的美好德行的行为,则为古代学者所不齿。3.知识技能的模仿模仿是学习知识技能和技艺的有效途径。模仿学习知识、技能和技艺是我国的传统方法。
     如孟子就特别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工作,他主张制定出一定的教学规矩和标准,要求学习者通过模仿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他指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毅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尽心上》)意思是,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有既定的尺度,要坚持应有的标准,即“中道而立”,就象射箭那样“引而不发”显示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然后让学习者细心观察模仿,自动去学。古人通过多种形式让学习者模仿学习知识的技能的作法是普遍的。在现代社会,模仿法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中小学的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军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甚至语文课的基本技能与习作,也都需要通过模仿去进行;就是成人学习也离不开模仿的方法。可见模仿学习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较少的创新成分,但对于某些学习层次或专门任务,仍然是必要的。当然,“模仿”学习,并不是教人“依葫芦画瓢”,简单重复老师和他人的行为作法。而是要人通过观察范例如模仿他的的行动过程而了解所学事物的关系或解决问题的要领,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目的。

    更多精彩文章

    • 人可以通过模仿快速地学会东西
    • 口语突破关键:模仿+复述
    • 英语口语突破关键-模仿复述
    • 中国古代的善假于物学习法
    • 中国古代的积累学习法
    • 中国古代的博约结合学习法
    • 古代学者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 古代学习方法指导的运用五步法
    • 模仿创新法——轻松学习的技巧
    • 五个中国人最适用外语学习方法
    • 书写是最用心的学习方法
    • 怎样利用七种智力学习?
    • 实用英语听力60天复习全攻略
    •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 学好英语的42个经典要诀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