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形成的理论与策略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1-07-21

由于概念在我们生活中使用极广,对思维过程尤为重要,因此,许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概念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这里,我们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联想理论、假设—检验理论、范例理论。1.联想理论一些早期的探究者是根据简单的联想来解释概念学习的,这就是说,他们试图根据强化反应的原理来解释概念的形成。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某个概念的一个例子,就给予强化,告诉他是对的;如果学生对刺激识别错了,则告诉他错了,这样,学生就不会形成错误的联结。通过一系列尝试,正确的反应与适当的刺激就联结起来了,因而,学生的概念也就形成了。用联想理论解释概念形成的主要代表赫尔,把概念形成看作是把某种反应(即概念反应)与一组具有一种或多种要素的刺激联结在一起。一处新奇的刺激,尽管具有一个人以往从未见过的许多特征,如果这种刺激具有一些与该概念共同的要素的话,仍然会唤起概念反应。事实上,与一个已知概念的各种事例相类似的新刺激,往往会唤起这种概念反应。
     但是,某一特定概念所包括的例子,看上去是以各种不协调的方式而各不相同的。例如,“鸟”这个概念所包括的例子,在大小和飞行特征等方面是不同的。有的鸟很小,有的鸟很大;有些鸟会飞,有些鸟不会飞。因而,伯恩与雷斯特尔认为,在以联想为基础来解释概念学习时,还必需考虑到这些无关要素。他们指出,概念学习者除了抽象出刺激的相关要素,并把它们与适当的概念反应联结起来之外,还要学会适应于(即学会忽视)刺激的各种无关的或非共同的特征。在学习期间,学生要对每种刺激进行知觉分析,把概念反应与共同的特征联结起来,剔除无关的特征。
     因此,一旦习得了概念,无关的刺激特征便不会对反应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某一概念的各种例子时,其相关要素和无关要素的多寡,对学生学习的速度和错误率有很大关系。例子与概念之间的相关要素越多、无关要素越少,则学习速度加快,错误率低。反之亦然。但是,读者也许已注意到,这种理论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头脑里所发生的事情,它不能解释学生为什么会积极尝试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解决办法。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概念形成的联想理论现在不再那么吸引人了。2.假设—检验理论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是通过提出和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的,包括概念问题。换句话说,学生始终不断地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布鲁纳等人的《思维之研究》一书。布鲁纳的主要目的,是要发现人们使用哪一种程序来检验各种可能性。

    更多精彩文章

    • 学习方法的形成层次
    • 学习的活动理论
    • 提高听讲效率的秘诀
    • 课堂中的“教育事件”该如何应对?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个层次
    • 专家支招:大幅提高成绩9因素
    • 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