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学导法”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1-07-31

实验学导法的课堂教学结构为四个部分,即实验设疑、自学探求、讨论质疑和练习总结。1.实验设疑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激发兴趣、设置悬念的重要手段。选择学生实验应力求简单易行,演示实验要直观性强,效果明显。如讲“浮力”一节,可让学生各带一个水杯,课上,用自制的弹簧下挂一金属块,将金属块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读数的变化。这样,学生便很容易地建立了浮力的概念。进而通过金属块浸入水中体积的不同,深度的不同,观察浮力大小的变化,更引起了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和决定浮力大小条件探求的欲望。只有使学生为了某种实践任务而进行科学探索时,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其认识兴趣。在讲“温度计”一节时,开始用冷、热温三盆水,让几名学生把手分别放入冷、热、水中,两三分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结果,他们对同一盆温水的冷热感觉却不同!这就使学生很快明确了单凭感觉是不能准确测量温度的,在此基础上发给每个学生一只温度计,自学教材。有些实验还可以预习作业(或复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家里做。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课“实验设疑”的环节移到了课外,做到了课内外相结合。2.自学探求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能否控制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的课“实验设疑”的环节移到了课外,做到了课内外相结合。(1)布置课前预习提纲,以指导学生通读课本有关内容。预习提纲也叫粗读提纲,题目要简单明了,使学生在读书时能抓住重点,节省阅读时间。如“二力平衡”一节的预习题是:什么叫平衡?什么叫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预习中要求学生写出预习笔记,以便加强预习效果,也便于课上检查。(2)课上用自学思考题(也叫精读提纲)指导学生自学探求。课上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对课前预习的深化。自学思考题要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深度,要注意知识在纵横两个方面的联系。仍以“二力平衡”一节为例,课上的自学思考题是:两个平衡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上还是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二力平衡条件中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物体还能平衡吗?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否一定只受两个力?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能解决的。这是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和重点指导,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控制进度,避免自学走过场,又要对能力差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3)边实验边自学。有些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实验。如“物体浮沉条件”“密度的应用”“功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电路”等。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动眼,动口,让尽可能多的感官都纳入到学习活动中。
     3.讨论质疑简单的问题,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就当场解决。通过实验、看书可以自行解决的,则给予引导、点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进行检查。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归纳整理进行课堂讨论。还以“二力平衡”一节为例,可抓住二力平衡条件这一重点,通过演示实验(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向不同方向同时拉小车),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一个墨水瓶重0.49牛顿,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多大?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多大?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吗?(2)二力平衡的几个条件中哪个最重要?(3)木块 A和 B迭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的木块B受几个力?为什么受三个力也能平衡?讨论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先由各小组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第二种,先由全班议论,然后个人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三种,意见不同的问题,组织辩论,教师在学生辩论中不当仲裁人,而是引导他们读书思考,由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4.练习总结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自学成果的手段。课堂练习选题要小、精、洗,且练习形式要多样,如问答、改错、填空、选择、判断、组合、速算、抢答等,也可让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

    更多精彩文章

    • 物理课本的阅读方法指导
    • 物理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法
    • 武汉市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实验
    • 专家支招:大幅提高成绩9因素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个层次
    • 课堂中的“教育事件”该如何应对?
    • 提高听讲效率的秘诀
    • 系统复习的基本要求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