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听课为什么效果不同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1-08-17

我们从上小学起,直至大学毕业,前后16年,共上课约21700多节。除了寒暑假,其他时间(白天学习时间)几乎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我们在研究学习环节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忘了:听好课才是最关键的!一位被保送到某重点大学的同学回忆学习的“得与失”时,说:“我中学6年中,之所以门门课程优秀,主要是抓好了听课这一环。每天6节课听好了,是最大的得;听不好,则是最大的失。”他还说:“学习的高效率来自课堂,课堂这一特殊环境,是课外实习、辅导、家教等形式代替不了的……所以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讲,数年来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这位同学用自身的体会证明了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我们再来看看有些同学的听课情景:一堂课里,天马行空——想着昨晚的精彩录相、算计下午的足球对抗赛、偷看小说、给老师画肖像、打盹“梦周公”……45分钟下来,满腹牢骚——“一点儿意思也没有,老师讲的书上都有。”“我就喜欢听历史老师讲故事,别的什么年代、人物,我一听脑袋就大。”在他们眼里,课堂学习简直无足轻重。
     同样是听课,为什么效果不一样,甚至迥然不同呢?这主要看下面的一些工作做好了没有,做得好的,听课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则差。1.为保证上好课要做到“三认真”(1)认真做好物质准备上课的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各种学习用具,如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及其他必备的各种文具,老师一上课,就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高速运转起来。有的同学未能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上课过程中才现翻书包找笔、找课本,既耽误了自己的听课,也给周围同学带来不良影响。同学们一定要在课前做好物质准备。(2)认真做好知识准备教师上课采取授课制,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学习情况各不相同,老师在同一节课上不可能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学,只能按多数人的水平讲解。这就要求你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知识的准备,它主要通过课前预产完成。同学们要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复习好新课用到的旧知识、旧概念,记下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这样就可排除上新课的许多知识障碍,听起课来效果自然会好些。(3)认真做好生理、心理上的准备因为一般都是白天上课,所以同学们在白天必须保持精神饱满。这就要求你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靠延长时间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使大脑在紧张的劳动后,得到充分的休息。为上好课,保持大脑清醒,使大脑在课堂上保持兴奋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们尤其应注意吃饱、吃好早餐,以保证上午四节课有充沛的精力。为了提高听课的效率,你还应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1)克服厌学情绪。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或受社会上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课下聊起天儿来滔滔不绝,一听到上课铃声就从心里感到厌烦;或从感情出发,爱听某老师的课,不爱听另外一位老师的课……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效果往往很差。(2)克服听课时猎奇和随意心理。有的同学听课时,单纯为了猎奇。有人从个人兴趣出发,自己认为有意思、爱听的地方就听;认为没意思、不爱听的地方就不听;想听的时候就听一会儿,不想听时就开始走神,想一些与课上毫无关系的事情。这样蜻蜓点水似的听课,断断续续的听课,效果肯定不会好。以期盼的心情迎接老师的到来,你应想到在这一节课中,又向老师学习新知识、新本领。以愉悦、谦逊、渴求的心理上课,听课效率势必大大提高。2.集中注意力听好每节课课上集中注意力是听课效率高的前提,因为只有听好课,才谈得上思考、理解和当堂掌握。
     (1)提高对课上听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继承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尽管你可以从其它许多渠道获取知识,但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才是最简捷、有效的途径。学习效率高主要靠课上吸收率高,而绝不在课下。许多优等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寄希望于课上!(2)克服上课“人在心不在”的毛病上课的一大特点是受时间、空间限制。课上一“走神”,造成的学习损失就很难挽回。课上“走神”的表现很多,如发呆发愣、想头天晚上的好电视节目、想课间如何才能抢占篮球场地……请有这种毛病的同学查查原因,是因为课前没做好准备,还是生理、心理准备不足,还是没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尽快查出原因,并强制自己限期改掉。(3)跟上老师课堂上对注意力的调换小学、低中年级同学在课堂上对某一内容的注意力可保持15分钟左右,初中高年级同学的注意力可保持20分钟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大,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也在延长。老师总是改换内容、形式,使同学们始终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如数学课上,老师讲解新知识15分钟,然后变换形式让同学做习题,然后再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这样有计划地变换讲课的内容、形式,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同学们应主动跟上老师课堂上对注意力调换的节奏。
     3.课上要做到当堂理解这里的“理解”是指同学们对老师所讲内容本质和规律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是同学们独立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在课上通过看挂图、幻灯片、教学录相、演示实验、实物标本,以及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等,你在头脑中对所学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经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就可以比较容易达到“理解”。孔夫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他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思”的重要性。在学习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解)之间,有个关键—就在孔子所说的“思”。“思”是自己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没有“思”就没有理解,没有“思”,对教材中科学的结论你也只能是生吞活剥地接受,只能“死记”、“硬背”。有不少同学能做到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确实达到了理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理解型,有一些同学上课跟老师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背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这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死记硬背,是不足取的。4.抓住学科的特点上课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听课要根据各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听讲。物理、化学、生物课,老师除讲解必要的知识以外,经常做演示实验、放教学录像、打幻灯片、展示标本模型等,因此,学习这三科时必须学会“善于观察,善于动手”。上外语课要敢于大声朗读、会话,不要怕讲错,不要怕读不准,只要敢于张口说,就是学习外语胜利的开始;听语文课既要注重学习知识体系,又要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应付中、高考而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必须克服。好了,准备好你清醒的大脑,带着你的手、耳、眼、口——抓住课上的每一个45分钟吧!

    更多精彩文章

    • 为什么提倡“绝知此事要躬行”
    • 孔夫子为什么提倡“学而时习之”
    • 如何改进你的学习
    • 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 知识改变命运的名人故事
    • 毛泽东教育我们活在学习之中的一天
    • 学习是磨炼创造力的过程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