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提纲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30

初中历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纲

一、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 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司母戊鼎是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

精美的青铜器。

2、周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国王开始分封诸侯。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有镇守疆土,保卫王室,缴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等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在他统辖的范围内也实行分封制。

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管仲改革是他称霸的基础。战国七雄是指齐、

楚、秦、燕、赵、魏、韩。熟悉并掌握《战国形势图》中七国的位置。

4、春秋末年,人们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的使用是

农业动力上的一次革命;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的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5、商鞅变法(推崇法家思想)

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民间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③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影响最大的一项措施)④编定户口。

历史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为以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

1、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用10年的时间相继攻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

多民族的国家秦朝(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

2、 秦始皇(嬴政)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置郡县,即是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用字;以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的通行货币。)  ③焚书坑儒(消极的措施)。④修筑长城。

3、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发动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影响:儒家学说从此

成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5、 汉武帝派张骞于两次出使西域。 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

央政府管辖(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 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玉门关或阳关进入今新疆, 后分天山南路或

昆仑山北路到达西面更远地方。汉朝时人们把这条欧亚陆路交通要道叫做“丝绸之路”。

三、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

1、 ①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战中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②公元208

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③公元220年开始,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

2、熟悉并掌握《三国鼎立形势图》中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从西晋中期开始,由于中原混乱, 北方人口大量

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江南自然条

件好,从而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①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②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③政治制度: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 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

1、 南北朝时祖冲之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是当时世界上最

精确的圆周率数值,领先世界1000多年。

2、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地理学巨著;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3、 东汉名医华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全身麻醉药剂,比欧洲早

1600多年;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被后人称为“医圣”。

4、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我国最早的文字);铸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和金文之后,汉字形体先后出现小篆、隶书、楷书等,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5、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张:①、主张实行“仁爱”; 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去教化人民。②、强调“礼”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主张:①、注意因材施教。②、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③、要求学生要经常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④、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 百家争鸣

①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提出“国君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

②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他强调“法治”,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

③ 兵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思想。

7、 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写的字,端庄清秀,“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 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五、 繁荣和开放的社会

1、隋朝大运河

开凿目的:为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

隋朝大运河于605年开始开凿,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长达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的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识读《隋朝大运河》图并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意义)

2、 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严惩不法官吏。这些

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短短的20多年里,便出现了人口繁荣、仓廪充实的局面。隋文帝的年号为“开皇”,所以,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叫做“开皇之治”。

3、贞观之治:

唐太宗经常与大臣们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要求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任用贤才;善于纳谏。在其统治时期,君明臣贤,励精图治,农民负担较轻,唐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4、民族政策  ① 唐太宗以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 ②汉藏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后来,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密切了汉藏两族的联系。)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6、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景做宰相,裁汰冗员,注意考核地方官,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在他统治前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7、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手工技术的进步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便于耕作的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

8、唐朝时,大城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9、唐朝的对外关系

唐朝时,著名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天竺(今天的印度)取经,为中印文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唐玄宗时,鉴真和尚曾经六次东渡日本,最终到达了日本,在日本广泛传播唐朝的文化成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10、 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的特点)。它初创于隋朝,在唐朝得到完善。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唐朝时,武则天不但增加了进士科的录取人数,而且有时还把应考的人集中到宫殿,亲自出题考试,开创了殿试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面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任官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唐朝后来科举考试重诗赋,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了促进作用。科举制度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至清朝),影响很大。

六、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靖康之变”。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唐朝中期后,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3、宋朝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兴盛发展

农业:南方农民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秧马当时用于插秧,牛转翻车非常方便南方水田灌溉。占城稻从两广推广到了江淮地区。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制瓷业:南宋时,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瓷都)。

丝织业:丝织业的中心在江浙和四川。

造船业: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海船使用了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

商业:宋朝时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城市。宋代城市的一大变化(特点)是打破了以往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割的界线,繁华的商业街市到处可见。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期,政府发行纸币“会子”,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

海外贸易:宋朝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广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和明州是当时的主要贸易港口。

4、铁木真建立统一的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5、①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制度(行省制度)由此开始;②元朝还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一个行政区;③在澎湖地区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元朝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④元的统一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1405至1433年(明朝时),郑和率领船队前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2、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江沿海抗倭。荡平了浙江东部的倭患。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4、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①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设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使皇权达到顶峰。)②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③实施“廷杖”制度。④实行八股取士,使读书人成为忠于皇帝的奴仆。(延续至清朝)⑤大兴文字狱。(延续至清朝)   (明、清都采取的措施:④⑤)

5、清朝康熙、乾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采取的措施

康熙:①1683年,派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②雅克萨之战     1685年,康熙帝派兵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大败侵略军。1686年,清军再次猛攻雅克萨,打败了沙俄侵略军,迫使沙俄政府与清朝政府商谈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③康熙初年,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后来,派军驻守蒙古,加强了对整个蒙古地区的控制。

④康熙帝时,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顺治帝时,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

乾隆:乾隆时期,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派兵平定。此后,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天山中南路的管理。从此,天山南北合称为新疆。

6、清朝前期,我国疆域北接西伯利亚,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南包南海诸岛。

7、闭关锁国政策

1757年,清朝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处口岸与国外通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闭塞,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

八、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明朝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赵州桥是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

拱桥。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分外朝和内廷

两部分。

2、唐朝最耀眼的诗人是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和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要

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3、驰名中外的三大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其

中,莫高窟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的艺术宝库。

4、两部历史巨著

①、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由本纪、列传、书等组成,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2、 四部古典小说:   

①、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③、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3、 四大发明

①、造纸术:西汉时期,人们就开始用麻纤维造纸了。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意义:造纸术的改进,大大方便了文化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引发了世界书写材料的巨大变革。

②、印刷术: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指南针: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意义: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的发展。

④、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在战争中广泛使用,出现了突火枪、火炮等管形武器。

意义: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7、宋、明时期的四大古典科技巨著

①、《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杰出科学家沈括所著,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名著,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②、《本草纲目》:是明朝我国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对世界药物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农政全书》:是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著,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该书除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外,还阐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和农业生产经验的宝贵资料。

④、《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该书详细记载了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特别重视对先进技术的介绍,并提供了大量确切的数据。是研究明代社会生产和手工工场情况的宝贵资料。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一、四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1840、6—1842、8)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线),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果: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割地);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五口通商);③、赔款2100万元(赔款);④、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协定)。

危害:《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鸦片战争后,英法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攻陷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焚烧,这就是历史上的火烧圆明园。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为国捐躯。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赔款);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放四口通商);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开设工厂)。

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目的),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8月,北京沦陷。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必须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开展反对侵略者的活动;拆除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主要活动:①、从60年代初期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帜,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②、70年代起,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民用工业。 

2、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3、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派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 1898年6月开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①、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②、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任用维新派人士;③、编练新式陆海军;各地开办新式学堂,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意义:这些法令的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也给民族资产阶级参政提供了机会。

4、辛亥革命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孙中山又把它概括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或指导思想)。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次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 新文化运动

1915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和“科学”)

主要内容(目的):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儒家思想发起猛烈攻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 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的中心:先是北京,后是上海。  运动的主体:先是学生,后是工人阶级。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历史意义: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意义)。(规定每年的5月4日为五四青年节)

(二)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

1、中共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2、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同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北伐战争(1926、7) 

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主要对象: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派军阀。主要战场:湖南、湖北。(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4、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的“国民政府”, 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政府。(此后,国民党反动派公开反共,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轰轰

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三)第一次内战(十年内战)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规定每年的8月1日为八一建军节)

2、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之后,率领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后,正式组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4、 红军长征   

1934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路线:从瑞金出发—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吴起镇(1935年10月,同陕北红军会师)—到达甘肃会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并很快占领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中国

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实现)

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全国性的抗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4、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①、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呼吁全面抗战,全民抗日!②、随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要对日本的侵略给予抵抗。③、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经过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④、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开始。

5、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大败日军;1940年彭德怀指

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

61937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屠杀中国士兵平民达30万人以上。

7、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

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它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内战)

1、1945年8月,为了实现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出席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

2、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面内战;1947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部队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

3、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4月,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了南京,

国民党政权覆灭。(渡江战役)

六、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出了强国御侮

的新道路。 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著的《天演论》阐发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激发了人们变法图强的斗志。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诞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②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③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

2、1950年,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逐步展开。 

3、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落后。(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重工业建设;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成就:工业方面,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重要项目;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交通运输方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毛泽东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主要内容: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②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并取得突破。“包产到户”的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3、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海南建省后又批准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最大的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也成为开放地区。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五、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

2、邓小平创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开辟了广阔前景。1997年和1999年,中国先后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六、  新中国的外交、科技成就

1、第一个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是苏联。

2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4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6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试飞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的行列。      8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上册)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

1、古代希腊最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在“伯里克利时代”完善民主政治,呈现空前繁荣景象。 

2、古代意大利半岛最著名的小国是罗马,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共和国成为罗马帝国。

二、近代社会的开端

1、文艺复兴(14世纪至16世纪)   

开始于意大利,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时代。)

2、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至16世纪)

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发现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了西印度群岛(即今天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发现新大陆。把当地的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④、1519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经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经过菲律宾,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 进入大西洋,沿西非海岸北上,到达西班牙。实现了环球航行。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逐渐把世界连成一体;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合《新航路开辟路线图,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和哥伦布航行路线,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主要内容是:①、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不得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②、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会议,议员在议会的活动不受干涉。

《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从此,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制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地位得到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4、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

主要内容:阐述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依据,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追求生存和幸福都是人的天赋权利;人们有权改换不能维持上述权利的政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发表《独立宣言》的意义:《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评价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起义胜利后,制宪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

主要内容:①、人们生来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发表的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因此,它有“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之称。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三、蒸汽时代的世界

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至19世纪上半期结束)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发明改良的蒸汽机;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影响:①、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变革。②、机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④、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根本原因: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核心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标志着南北战争爆发(开始)。

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5年北方军队取得了胜利。

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南北战争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的障碍是指“黑人奴隶制度”;而独立战争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扫清的障碍是指“英国的殖民统治”。           

评价林肯: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4、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意义: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俄国正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列宁指出:“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5、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局限性: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通过改革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是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发展与危机交织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

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蓄电池、留声机、油印机、电影放映机和摄影机等,被誉为“发明大王”。

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汽车。

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20世纪初)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①、三国同盟的建立:

为孤立法国、对抗俄国,德国与奥匈帝国于1879年订立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又与德国、奥匈帝国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这样,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其核心是德国。(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脱离同盟国,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集团。)

②、三国协约的建立:

1892年,法、俄缔结了军事协定。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协约。1907年,英国与俄国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其核心是英国。这样,两大相互对峙的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识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归纳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一战爆发前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一把枪”引发了战争)

大战主要战场在欧洲。著名战役有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8年,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宣告结束。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四、世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1、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开辟了天文学的新纪元;系统总结运动三大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所著的《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3、爱因斯坦是20世纪人类科学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科学家,他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创立了相对论。

4、启蒙运动(18世纪)和文艺复兴(14世纪到16世纪)一样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大胆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预见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到来,被誉为“启蒙泰斗” 、“思想之王”。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下册)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17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为苏俄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922年底,苏联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

①、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殖民地、军事和赔款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②、《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此后,协约国又分别和其他同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了条件。(严重侵犯中国的权益,使中国重新回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2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29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主要措施: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②、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③、整顿工业,通过并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④、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新政”的特点:政府干预经济。)

4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叫轴心国集团。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二战规模的扩大:

①、1941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二战战略转折的根本原因:

1942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4、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共同构成二战的战略转折点。

5、二战的胜利:

①、1943年,美、苏、英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②、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彻底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二战结束后建立联合国。

③、19455月,德国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3日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日。)

四、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带动下,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

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信息化和

和全球化);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80年代下

半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4、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并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欧盟的发展趋势)

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援助自由国家,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这些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冷战”的具体表现(措施):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为对抗北约,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即“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989年下半年至1991,东欧局势剧变,各国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实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1991年底,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瓦解,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国,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 0
  • 顶一下

    更多精彩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简单的记忆并不容易
    • 纵向联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重点,前后衔接
    • 初中历史课学什么内容
    • 初中历史简单,但是学好并不容易
    • 六大学法,初中历史教你会学历史!
    • 初级历史学习法:学习方法与技巧
    • 中学历史学习法大全
    • 把枯燥的历史涂上情感色彩
    • 中学历史学习法
    •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 中学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学习法
    •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 初级历史学习法:学习方法与技巧
    • 高考历史开卷考试的真正意义
    •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大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