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汇总,建议收藏学习

来源:高中学习资料库发布时间:2017-09-04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必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为西班牙语"EINino"的音译,是“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现已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Nin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怎样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片东风(称为信风),大洋东侧表层暖的海水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也不断积蓄,使得西部海平面通常比东部偏高40厘米,年平均海温西部约为29℃。

 

    但是,当某种原因引起信风减弱时,西太平洋暖的海水迅速向东延伸,海温在太平洋西侧下降,东侧上升,形成厄尔尼诺。

 

    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1.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2.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3.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4.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

 

    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世界各大区域沙漠

 

    一、东亚: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1、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六、大洋洲:

 

    1、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世界各大区域河湖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鄂毕河:外流河,北冰洋水系;

 

    4、顿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凌汛);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

 

    2、拉普拉塔河;

 

    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十一、大洋洲:

 

    1、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

 

    2、艾尔湖(-16m)

 

    3、达令河: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更多精彩文章

    • 【干货】高考地理易考点、易错点汇总!
    • 2019高考地理31种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万能公式套路
    • 2019高考地理地理备考:热力环流及其常见形式
    •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知识大盘点
    • 高考地理考点及主干知识687条总结,都是考试必考题
    • 常见高考地理易混淆概念17组,你一定要分清楚
    • 教你高考地理6大专题答题技巧,提分就是这么简单!
    • 高考地理考计算题很苦恼,看来你需要这些计算公式!
    • 2017届高考地理备考策略,2018届的也要看看了!
    • 近五年年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及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载体和最重要的工具
    • 用地图学地理法
    • 学习地理学方法
    •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
    • 高中地理丨高考必备地下水重难点总结,文科党务必掌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