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及中考答题技巧20种

来源:中学论坛发布时间:2019-04-23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十一)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十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五)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更多精彩文章

    • 什么是语文?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 学好初中语文有方法
    • 初中语文 | 七、八、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梳理!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梳理,考前突击!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模板与技巧
    • 干货: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默写分类,逢考必备!!!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9种情感及答题“套路”,背熟了次次考高分
    • 初中语文四大名著必考知识点,想丢分都难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 考完不放松,调整练习内功,四步走稳,越考越轻松
    •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奋斗”,我才使“劳逸结合”真正成为自己生活
    • 什么是语文?
    • 表现手法有哪些,表现手法大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