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孔孟

来源:好好学习发布时间:2012-07-06

黄仁守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4.他的性善论必定带有一种强迫性的推论。

 (“强迫性的推论”是什么意思?)

5.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

(这句话意味着作者对前人的这些解答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三  读了本文,重读《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你定能温故而知新。说说你有哪些新的理解。

    更多精彩文章

    • 5 语言与文学
    • 6 语言的演变
    • 7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 9 诉肺腑
    • 10 宝玉挨打
    • 11*香菱学诗
    • 12 抄检大观园
    • 13 报任安书(节选)
    •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15 屈原列传(节选)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 庄暴见孟子
    •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