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10-25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能力目标:??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微粒半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卤素和碱金属元素。意识到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现在我们就一起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探究这种联系的本质。我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显然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教师提出要求: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寻找是否体现一定的规律性,若有规律是什么?学生活动: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填写表格表1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211 22
3~1021   88
11~1831   8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  变化。
表2
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
3~10逐渐减小
11~17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表3
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
1~2+1  0
3~10+1     +5
11~18-4   -1    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  变化。
教师评价并播放元素周期律的动画练习:1.比较微粒间半径的大小 (1)Na、Mg、Al、Si、P、S、Cl (2)Na与Na+;Cl与Cl- (3)Na、Ca、H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 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2.列出具有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板书设计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 3.化合价的周期性小结:微粒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 列出具有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

    更多精彩文章

    •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一课时
    • 碱金属元素(第一课时)
    •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 元素周期律
    •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
    •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 物质的量的浓度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