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共同心愿》课案

来源: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2-10-25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设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和探索构件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其根本任务是创设是以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土壤和条件。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本节课就是采取符合学生思想、认知和心理发展实际的活动计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意识。

(二)教学目标 设计

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由分裂到逐步实现统一的历程。

2、理解中国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心愿。

3、增强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心,落实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

学习重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本框的学习重点。因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顺应历史潮流,合乎人民要求的大事,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学生很好的认识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增强为祖国统一而努力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热情,同时也可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学习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本框的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正确、科学的方针,这已被香港、澳门的回归所证明。但它涉及“国家的主体”、“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概念,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模式设计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是具有一中特色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含金量。

多媒体教学与“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参与意识,而且能够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从理论到感情的升华。

(四)创新素质培养措施

1、指导学生从“声、形、”中提炼知识

多媒体教学中的音、形效果,不但能起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很多需要学生掌握、了解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聆听,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2、启发学生富于想象

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在这种讨论与交流中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二、教学实录

(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师生跟唱

(点评:意在造势、激情,并为下文做好铺垫)

师:大家都非常熟悉,刚才这首歌曲就是我国的国歌,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时期的歌曲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我国为什么把一首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定为国歌?

生:(思考,试回答)激励我们不忘国耻,时刻准备抵御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

(点评:这确实是很多人不理解也是很多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在此不仅能起到引课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释疑的作用)

导入  课题,板书课题:祖国统一共同心愿

引导分析课题:

国家统一的主要表现就是领土的完整。“心愿”两个字说明我国领土还不完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领土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怎样实现祖国的统一?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读一遍,认知目标。

师:首先我们来回顾一段中国屈辱的历史。

(课件)播放影片《外国列强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片断,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想。

师:看完这两段影片,你有何感受?

(投影)出示思考题:

1、你能用一个词语表达以下你此时的感受吗?--气氛、愤怒、义愤填膺。

2、做选择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领土分割--人民遭殃

(点评:借助多媒体,直观反映中国被外敌入侵的场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提高学生的保家卫国意识,效果初显。)

师: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有的中国人当了逃兵,有的做了叛徒,有的成了汉奸卖国贼。但更多的中国人并没有屈服,没有退缩,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你能说出几位抗击外敌侵略的民族英雄的名字来吗?(投影)

生:邓世昌、林则徐、戚继光、邱少云、黄继光等。

师: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说明中国人民具有什么样的光荣传统?

生:(思考)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光荣传统

(点评:借助学生自知的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正是这些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终于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课件)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片断,让学深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培养爱国精神。

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投影)出示训练题,(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点评: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

师: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统一,也有分裂,但总的来看,分裂是暂时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六次盛世局面。

投影:出示六次盛世局面的名称和时期。引导学生分析这六次盛世局面所处时期的共同点,得出结论,并板书:国家统一--富强昌盛

(点评: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整理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师: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史,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基本”两个字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

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还存在哪些领土问题吗?(投影)

生: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样的政策和方针?其含义是什么?(要求学生看书)

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点评:这是本框题的难点,通过引导分析,突破难点)

师:正是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动的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课件)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片断,展示香港回归的画面,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投影)出示训练题(选择题),加深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重要意义的认识。

(点评:再现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师: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却不是最后一步。

(投影)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哪些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势力吗?

生:(讨论、交流)“台独”分裂势力;西藏达赖喇嘛分裂势力;新疆“东突”恐怖组织。

师: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企图制造“一中一台”,分裂祖国。那么我国为什么要统一台湾呢?台湾是不是中国的领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有关台湾的小资料。

(投影)出示台湾小资料。让学生自读一遍,了解台湾的历史。

(投影)出示思考题:上述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点评:用事实证明,提高可信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

师: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现在却被“台独”分子所控制,始终不能实现国家统一。大陆台湾,隔海相望,两岸人民,望眼欲穿。这种状况能这样维持下去吗?

生:不能。

(投影)出示思考题:(各抒己见)你认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台湾问题?

生:(讨论)和平统一,武力统一。

师:我们可以借鉴香港、澳门回归的成功模式,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因为两岸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投影)出示两岸人民友好交往和亲人相见的感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师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师:是最佳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假如“台独”分子一意孤行,坚持分裂祖国的活动,中国人民有能力通过武力方式收复台湾。

(课件)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演习片断。让学生感受我国强大的武装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

(点评: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力量的强大,增强学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

师: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引导学生分一得出结论并板书:祖国统一--共同心愿

(投影)出示训练题(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进行达标检测,检查学习效果。


    更多精彩文章

    • 一堂动情的德育课
    • 什么是 经济效益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案
    • 让政治课堂充满乐感
    • 《让我们学会合作》教学设计及评点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