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去兮辞

来源:好学发布时间:2014-05-05


《归去来兮辞》导学学案(平邑一中   吴波)            
学海导航 学习方案设计 学习方案一:涵咏—想象—背诵。该设计以想象、联想为中心,通过涵咏(缓慢的吟诵)展开想象和联想,最后达到当堂成颂。先一边缓缓地吟诵、细细地品味,一边展开想象与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灵动的画面:晨光朦胧,微风吹拂,诗人长发飘逸,衣袂翻飞,伫立在一叶扁舟上。此刻的他,心里也如这飘荡的小舟,既惆怅,又欢快——想起以往的三次出仕,皆因“口腹自役”,有违性情,有失气节,不免怅然;但面对自由的江天,想到终于知迷而返,冲出“樊笼”,便又欣然开怀。现在的他归心似箭,不停地向行人问路。终于看到自己的家门了,他激动不已,竟忘了自己的年龄,撩起长袍,欢快地奔跑起来。书童和幼儿们早已高兴地迎候在家门。诗人左手拉、右手牵地带着他们进了屋。屋里馨意融融,妻子早已备好饭菜、斟满美酒。诗人端起酒杯,美美地喝起来,边喝边观赏着庭树、菊花、南窗、园门,心里美滋滋的……这样边读边想,便能逐渐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乐同叹,同悲同喜。对语言涵咏品味得渐熟后,便脱离书本,试着背诵,直至能当堂成诵。学习方案二:范读—理脉—背诵。该设计以理清脉络线索为中心,在范读中理清脉络,再根据清晰的脉络背诵全文。首先范读。范读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或老师。在范读过程中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本诗的叙事线索是: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抒情线索则是: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然后根据脉络线索试背,直至能当堂成诵。学习探究积累整合一、为加点的字注音。靡途     稔      轻飏       熹微          载欣载奔     眄       岫    翳翳         盘桓    西畴   棹    耘耔     皋        二、文言知识归纳总结。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①眄庭柯以颜②审容膝之易③园涉以成趣④矫首而遐观⑤亲戚之情话⑥琴书以消忧2、  翻译下列句子,把握特殊句式的特点。①问征夫以前路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将有事于西畴④寓形宇内复几时⑤既自以心为形役⑥复驾言兮焉求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  实词积累。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执策而临之④蒙故业,因遗策就:①三径就荒      ②以缚就火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行: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是:①觉今是而昨非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④问今是何世引: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善:①善万物之得时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期:①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③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4、  虚词积累。而:而字用做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写出下列句中的“而”各表示什么关系。风飘飘而吹衣门虽设而常关鸟倦飞而知还泉涓涓而始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以”用做介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等,可翻译为“拿”、“用”、“把”、“凭借”等;介绍动作施行的原因,可翻译为“因为”;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可翻译为“把”、“同”;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处所、可翻译为“从”、“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由来,可翻译为“从”。写出以下句中的“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农人告余以春及        既自以心为形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常以身翼蔽沛公而吾以捕蛇独存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以”用做连词时,主要有以下用法: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和”、“而”、“又”等;表示目的关系,可翻译为“来”、“用来”、“去”等;表示结果,可翻译为“使得”、“以至”等;表示因果关系,可翻译为“因为”;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可翻译为“地”。指出下列句中的“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舟遥遥以轻飏云无心以出岫登东皋以舒啸引壶觞以自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  常识积累。①关于作者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②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问题探究1、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2、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    自我测评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眄庭柯以怡颜③时矫首而遐观     ④云无心以出岫A.yáng miǎn jiǎo xiùB.yáng  miǎnjiǎo yòuC.yán mǐn jiǎo yòuD.yán mǐn jiāo xiù2.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阴暗的样子。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遑遑:不安的样子。C.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D.舟遥遥以轻?      遥遥:遥远的样子。3.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乐琴书以消忧C.或命巾车         D.或棹孤舟4、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C.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6.从句式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7、比较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寓宇内复几时
③觉今是而昨非
④富贵非吾愿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同8、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阅读《归去来兮辞》的文前序言,回答问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亩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又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遁,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1.对下列各句解释不正确的是(    )A.非矫励所得——不是勉强自己致力于事务所能做到的。B.皆口腹自役——都因图口腹之饱,而役使自己出来做官。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程家妹妹在武昌去世。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受饥挨冻虽然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志出来做官却带来更大的痛苦。2.解释下列各句的加点词。生生所资:            故便求之:深愧平生之志:         当敛裳宵遁:3.归纳加点词意义,选出相同的一组(    )A.耕植不足以自给     家叔以余贫苦B.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故便求之C.实迷途其未远           未见其术D.于时风波未静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概括本段段意。拓展提高语文活动菜单1、  历代名家对陶渊明都有自己的评价,结合所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试着评价一下。萧统:渊明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才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敦能如此乎?(《陶渊明集序》)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然吾之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mǐn(此字打不出,单人旁加“黾”字)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其病而不早自知,半世出仕,以犯大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晚节范其万一也。(《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        姜夔: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白石道人诗说》)       刘熙载:陶渊明大要出于《论语》……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艺概》)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饮冰室合集·陶渊明》)       2、扩展阅读下面是陶渊明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诗后问题。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①。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②。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④。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⑤。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⑥。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⑦。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⑧?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⑨。     [注] *始作,开始就任。镇军参军,即镇军将军的参军。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①弱龄,年轻时。寄事外,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世事之外。②被褐,穿着粗麻做的衣服。欣自得,欣然自得,自己觉得很高兴。屡空,盛食物的器具经常空着。宴如,安乐的样子。这两句指他出仕前家里生活虽然贫穷,但精神却很愉快。③这两句说,偶然碰上了出仕的机会,只得委屈车马息于仕途。④这两句说,我独自乘着小船远远地走了,怀念家乡的思绪是那样曲折连绵。⑤登降,指经过高高低低的道路。⑥这两句说,我看厌了路途上的异乡景物,心里想念的是山水田园中的旧居。⑦这两句说,我仰望在云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俯视在水中自由游玩的鱼儿,心中不由得感到惭愧。⑧这两句说,我的纯真自然的隐居思想早就在心里,谁说已被出仕的形体所羁缚呢?⑨班生,班固。这两句说,姑且听其自然而生活吧,我最终要回到仁者的住所隐居。         [阅读提示]              (1)作者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富贵非吾愿。”本段则用哪些话表明他安贫乐道、不愿出仕的特有天性?      (2)既然天性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出仕?请引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原话及前面“备课资料”中萧统的《陶渊明传》中的原话作答。       (3)同样是在行路途中,诗人出仕和归隐时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分别引用本文和课文的原话作答。        (4)从这首诗中,已经可以看出作者后来归隐的必然性。请找出这些表明心迹的句子。        相关链接一、背景材料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二、《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二、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东晋时浔阳郡柴桑县(今九江市西南人)。他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他毅然作出这一抉择。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奉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据旧县志记载:彭泽县治在现今的湖口县江桥乡柳德昭村南的凤凰山下。当年城内有玩月台、九曲池、洗墨池等名胜。陶渊明常与江州名人在此吟风赏月,议论时政。后人在此建祠塑像,纪念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故址现仅存玩月台遗迹。
    当年,陶渊明是在“洋洋平津”的鄱阳湖上挂上归帆,回到柴桑故里的。归途中,他“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现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快心情。行船靠岸,他远远望见家门,就狂喜地“载欣载奔”,而后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他走进后园,看到“松菊犹存”,更为兴奋。于是他“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他甚至感到村子周围的树木和溪流也因为他的到来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对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陶渊明饱蘸激情之笔所写的《归去来兮辞》一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里的原因和归途中的感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文情并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陶渊明刚回家时,由于有僮仆,只偶尔参加田间劳动,以消愁解闷。后来,家境贫困,雇不起僮仆,非亲自务农不可。他早出晚归,春种秋收,承担全部农活。对于读过书,当过官的封建文人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妻子瞿氏,与他志趣相同,安贫乐道,励志耕耘。田野上时时出现“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情景,被当地人民传为佳话。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当年所居的上京村,即现今星子县的玉京山,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地貌特征。从星子县城乘车至此只需半个小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登东皋以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在诗中所写的“东皋”、“西畴”、“斜川”等遗址均存。东皋是一个石岗,这里有陶渊明的石刻。西畴是一片田园,至今庄稼茂盛。“斜川”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港,至今清流涓涓,流向鄱阳湖。鄱阳湖中有一座小岛——落星墩,是陶渊明吟咏过的“曾城”。
    陶渊明在与乡邻“披草共来往”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家中场院,挈壶相至,只鸡相邀,谈天说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这个时期,陶渊明写了不少描绘田园风光,抒发自己隐居躬耕愉快心情的诗文,如《归田园居》的五首。其一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可是,好景不长,陶渊明退隐上京第三年即义熙六年(410)6月,家中不幸失火,八、九间茅屋转眼化为灰烬。一家老小只能寄居船上,赖以栖身。原有的僮仆早已辞退,生活十分潦倒。但灾害和穷困吓不倒陶渊明,他在诗中写道:“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年后他举家迁移到二十五里以外的南村(又名栗里,后名陶村,在星子县境内)。新居在庐山虎爪崖下。村前有柴桑桥。桥下流水潺潺。五棵柳树环绕宅前。他与邻居及好友颜延之等在农事之余,常在新居里畅怀饮酒,纵谈今昔。“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诗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句,为后世传诵,脍炙人口。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的一生是在诗酒中度过的。归田以后,他更是“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酒后赋诗,直抒胸臆。在《饮酒》二十首里,有不少为人传诵的佳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所蕴藏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他以孤松自喻,勉励自己保持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操节。
这个时期内,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在陶渊明的晚年,江州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多少希望有一个无君、无臣,没有赋税,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供乡亲们安居乐业。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脑海里酿醖。在《桃花源记》(并诗)里,他描绘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孰靡王税”的“世外桃源”。据有关学者的考证。这个理想世界的原型,有可能是庐山汉阳峰下的康王谷。
    1986年秋,参加全国陶渊明研究坐谈会的代表们考察了康王谷。它位于园田居和五柳居之间,山高、谷深、地险、林密,传说是楚康王避秦乱隐居之所。康王谷口双峰高耸,一水中流。谷口路窄,前行三、五里豁然开朗,田畴纵横,鸡吠相闻,山溪两岸,屋舍俨然,簇簇山桃,临流照影。学者们惊叹:这里真象桃花源。谷内有姓陶的村子,自谓陶渊明的子孙。他们捧出“陶家酒”,款待访陶人。
    陶渊明在穷困潦倒中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元嘉四年(427)11月,他带着问心无愧的高傲与世长辞。他生前交待家人,处理后事“省讣却赌,轻哀薄敛”不发讣告,不收赠礼,以朴素的仪式,安葬于家乡的面阳山。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人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后人游庐山,常去面阳山凭吊陶墓。离陶墓不远有濯缨池,陶渊明生前常在此洗涤。池旁有一块巨石,赫然横卧,传说陶渊明酒醉后,常卧石上,人称“醉石”。在九江县沙河乡蔡家洼,有陶渊明祠和纪念馆。
              积累整合一、mí  rěn   yáng   xī   zài   miàn   xiǜ  yì   huán   chóu   zhào   zǐ   gāo]二、1、①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  ②容词用作动词,安居  ③词作状语,每天 ④词作状语,时常⑤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悦 ⑥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①状语后置 ②状语后置 ③状语后置 ④省略介词“于”⑤被动⑥宾语前置⑦ 宾语前置3、策:①拄着② 鞭打 ③马鞭 ④策略、法规     就:①将要 ②靠近③ 完成     行:①行将  ②走 ③实行、推行 ④ 行为 ⑤行列、队伍    是:①正确 ② 这  ③这 ④ 判断词    引:①端  ②引领 ③ 引用④ 取过来   善:①羡慕  ②好好地  ③擅长   期:①期冀、希望  ②期限  ③满 ④ 限度  4、而:①修饰  ②转折 ③承接  ④修饰 ⑤递进  ⑥承接 以:介词:①把  ②把  ③因为 ④从 ⑤用  ⑥因为  ⑦介出动作对象,可不译       连词:①修饰 ②修饰 ③并列 ④目的  ⑤因果  问题探究1、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    ②“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    ⑤“既窈窕以寻壑”——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  2、①发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出于真情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切!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遥本应驾轻就熟,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②情托于物:好的散文总是写得自然真切的。而要写得自然真切,必须要有寄托物,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见解、感情诉诸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真切、生动、感人,韵味悠长。而这一点,本文堪称典范。自我测评1、A  2、D(飘摇放流的样子)3、C(驾驶,意动  意动  名词作动词)4、B(介词)5、D(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之间谈情说爱的话;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窈窕:古指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美好)6、D(其他三句为被动句)7、B  8、C   阅读1.C(“程氏妹”,陶渊明妹,因嫁程氏,故称程氏妹。)2.维持(生活)  以……为有利  愧对  连夜3.D(A项,第一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第二个“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做官,第二个“之”是代词,代酒;C项,第一个“其”可译为大概,第二个“其”指其中的。)4.交代出仕和隐居的原因。活动菜单2、(1)“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宴如。”(2)“既自以心为形役”“亲老家贫”(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舟遥遥以轻yáng(此字打不出,“飚”字中的“焱”换作“扬”的左半部分即是),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暂与园田疏。”“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更多精彩文章

    • 读懂《雨巷》
    • 鹿和狼的故事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滕王阁序》教案
    • 《金岳霖先生》教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