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二(教师中心吐血力荐)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08



重庆四十九中学 夏永

(30)句与段对接正误判定
精选例题: 为下面一段文字开头处选择一句恰当的话(D)
       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不矛盾。前者是从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看,科学技术起最主要的推动作用;后者是从生产力发展的源泉看,归根到底是人,是劳动者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A.既说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种说法有无矛盾?
    B.既说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难道这两种说法矛盾吗?
    C.既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说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这两种说法岂不矛盾?
    D.既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说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这两种说法无矛盾?
 讲析:
    句与段对接类题型,从内容、语气两方面测试句子的组合能力。
    解答这类题型,要着眼于搭配、照应的恰当。给定的段落论述了“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行文中,先总论,后分承。分承时,先分析“前者”,再分析“后者”。对接时,要注意选择能与之搭配、照应的句子。A、B两句行文顺序都是先说“劳动者”,再说“科学技术”,与段落行文次序不一致,无法搭配。C、D两句行文次序与给定段落行文次序一致,再比较C、D两句语气,C句反诘语气与段落语气不协调;D句设问语气与段落语气协调,判定D为正确答案。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恰当的一句话,作为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句(    )
    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革命者,如欲求成致胜,必须具备自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无产阶级才能达到自觉;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相结合,共产党才能达到自觉;革命者在实践中学习,找到了正确的观点方法,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达到自觉。_________
    A.要达到自觉,必须参加革命实践活动。
    B.要达到自觉,必须学习马列主认理论。
    C.要达到自觉,必须使自己成为革命者。
    D.要达到自觉,必须理论结合实践。
  2.“这是基本问题”是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摘出来的。这一句应放的恰当位
置是:[    ]
    [A]文章是人写的,因此,首先是人的问题。[B]古语说,“文如其人”,这是说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C]文章是否写得准确、鲜明、生动,首先要看写文章的人的思想、立场、作风怎样。你的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那么,你写的文章就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鲜明性。[D]
    3.为下文的开头选择一句最恰当的话,使它成为统率全文的正确观点。(    )
       ,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初级阶段,不安定因素甚多,维护安定团结尤为重要。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既因为封建专制主义影响很深而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又因为受到历史的社会的条件限制,只能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
    A.要大力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B.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
    D.必须努力建设民主政治,促进安定团结
    4.下面两段话,语气不衔接,请用简练的文字承前启后,把这两段话衔接起来。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细木工匠家里。当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寄居在开小染房的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暴躁、吝啬而且残酷,使他在童年时期就尝到了生活的困难。随着外祖父的破产,高尔基走向社会。他拣过废纸,当过学徒,做过扫院人,面包师,守夜人,铁路上的司磅员,换过许多职业。在这种最困难的生活环境里,高尔基的性格受到了锻炼,他的经验日渐丰富,同人民的联系日渐巩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尔基的外祖母聪明、慈祥,而且精通俄罗斯语言,她是一位卓越的教师,知道许多童话和歌谣,生动地把这些童话和歌谣讲给孩子听。外祖母的童话和歌谣,引起了高尔基要做一个艺术家的愿望,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
 (31)根据表达需要排列句序
精选例题:  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句顺序
    A.又有波澜
    B.与西湖的静绿不同
    C.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
    D.玄武湖的水是白的
    ①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特点:
    [D]→[A]→[C]→[B]
    ②突出玄武湖水与西湖的差别:
    [B]→[D]→[A]→[C]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操作能力,是效度较高的一种题型。解答这类题型的基础是理解句序与表达需要的关系。
    句序与表达需要直接相关,简单地说,表达重点是什么,排列句序时就要突现该类句子的作用,就要善干用句序先后表现内容地位的主次区别。
    强调玄武湖水自身的特点,把D句放在首位,用A句承接解说,C句描绘气势,使B句成了附带一笔。这种组合,强调玄武湖水“白”、“又有波澜”、有“气势”这些特点。
    突出玄武湖水与西湖的差别,就把表差别的B句放在首位,下面的句子成为对“与西湖的静绿不同”的具体解说。
    当然,按要求排列句序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用句序先后表现内容地位的主次区别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应当掌握这种方法并熟练运用。
    课堂迁移训练 :
    1.请按要求排列下面四句的顺序
    A.增添了景色
    B.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
    C.形式的和内容的
    D.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
    ①突出“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也是“风景”,为自然景添色:
    □→□→□→□
    ②强调“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自然界贫乏的深度和广度:
    □→□→□→□
    2.在“我们要……进行价格系的改革”一句中“进行”之前,有五个修饰成分。选出对这五个修饰成分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
    ①以十分谨慎的态度
    ②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力负担的可能
    ③有计划有步骤地
    ④按照等价交换的要求和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
    ⑤在保证人民实际收入逐步增加的前提下
    A.①⑤④③②    B.②⑤④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①③④②⑤
 3.为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添上附加成分,按合理的顺序排出应加词语的序号
    ①大楼花费了五十五万元人民币。
    (1)教学    (2)我们学校    (3)新    (4)这一座
    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发表了看法。
    (1)昨天下午    (2)竟然      (3)在会议室里    (4)由于认识不同
    (5)非常坦率地  (6)对这件事  (7)都
    顺序为:______________
 (32)句序与表达关系的理解
精选例题:  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基本不变的一项(B)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讲析:
    这类题型从句序与表达关系的角度测试句子组合能力。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句与句的关系,然后才能判定句序变化后表达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
    A项两句间有逻辑因果关系,“人不犯我”是条件,“我不犯人”是结果。对调后,意思当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项两句间没有逻辑因果关系,“艳若桃李”与“冷若冰霜”,语意有转折,顺序对调后,意思基本不变。C项两句有明显的先后关系,“我为人人”在前,“人人为我”在后,这种先后关系不能变动。对调后,意思发生根本性变化。D项两句也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先说“事出有因”,后说“查无实据”,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对调后,逻辑关系混乱了,强调的重点也变了。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列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A.你仔细看──你看仔细
    B.有话跟你说──跟你有话说
    C.你去了就回来──你回来了就去
    D.看完书再吃饭──书看完再吃饭
    2.选出表达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
    A.我原则上同意你的意见
你的意见我原则上同意
    B.这条公路一般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重大交通事故一般不发生在这条公路
    C.月光朦胧地洒落在花坛上
朦胧的月光洒落在花坛上
    D.你大概是误解了他的意思
他的意思你大概是误解了
  3.找出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
    A.①我不会不认识他的。
②他不会不认识我的。
    B.①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了。
②大革文化命运动结束了
    C.①王平了解这个人。
②这个人了解王平。
    D.①我不再说了,他已经明白了。
②他已经明白了,我不再说了。
 (33)句序调整
精选例题:选出对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D)
    ①太阳就是这样形成的
    ②宇宙中有许多聚在一起像云那样的星际物质聚合体,称为星云或埃云,它们的基本组成成分是氢与氦以及一些固体的尘埃
    ③由于某些还不知道的原因,这些云开始缓缓地收缩,并发生旋转运动
    ④在收缩之前,星云的温度很低,收缩中分子间发生摩擦,使湿度上升(能量不能很快地辐射出去)
    ⑤它先收缩成为一个扁平的圆盘状,同时旋转速度逐渐增加
    ⑥一些物质继续不断地落在它的表面,使它增大,质量增加
    ⑦收缩时内部收缩较快,外部较慢,收缩到一定程度时,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物体,这就是正在形成的恒量,又称为原始星
    ⑧这一过程不断进行,温度继续上升,到原始星形成时,由于中心极高的压力,氢原子在这作用下产生了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A.②③④⑤⑥⑦⑧①
    B.②⑥③⑦⑤④⑧①
    C.②⑥③⑧⑤⑦④①
    D.②③⑤⑦⑥④⑧①
讲析:
    解答这类题型需要明确:看似散乱的那么多句子,恰当组合后就会成为由一个中心意思统领的句群。因此,要先统观给定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总体要表达的意思,用合并同类内容句子的方法分出表达的大致层次,看看有没有衔接句与句的语言标志。经过这样一番疏理,判定正确句序就容易多了。
    可以看出,八个句子是解说太阳形成过程的。“过程”,就是排列句序的根据。这个“过程”分几个阶段呢?按先后顺序,要先说明太阳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②),然后说形成过程的开始(③),再说形成过程的展开(⑤⑦⑥④),再说恒星形成了(⑧),归结:太阳就是这样形成的(①)。
    八个句子中,③句中的“开始”,⑤句中的“先收缩成为”,⑦句中的“收缩时”,⑧句中的“这一过程”等都是句与句衔接的标志,利用这些标志,对正确排列句序很有帮助。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这段文字错乱,根据文义从以下四种排列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①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②“香市”的地点,在社庙。③所谓“借佛游春”是也。④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⑤从前农村还“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⑤①③
    C.⑤④②①③    D.④②⑤③①
    2.将下列九个句子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应是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接地带。
    ②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
    ③它联接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的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
    ④西亚是东方和西方,也就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之间联系的纽带。
    ⑤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帝国主义掠夺各弱小民族的通道。
    ⑥从我国古代长安出发的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精美的锦缎运到了大秦,也就是古代的罗马。
    ⑦十三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勃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我国北京和欧洲的威尼斯之间。
    ⑧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进行交往的必经之地。
    ⑨人们也常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①⑨③④⑤⑧⑥⑦②
    B.⑤①③④⑥⑦②⑧⑨
    C.①⑨②④③⑧⑥⑤⑦
    D.②⑨①③④⑧⑥⑦⑤
  3.下面七个句子恰当的顺序是
    ①牛顿说:“如果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②个人的知识总是极其有限的,是知识大海中的一粟。③只有胸怀宽阔,虚怀若谷,才能吸取更多的知识,攀上新的高峰。④谦虚、诚实和正直是人类的美德,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⑤惟有谦虚,才能不断吸取人类知识的营养,使自己在创造性征途中不断前进。⑥愈有知识的人,接触未知的领域就愈多,就愈觉得人生的短暂、时间的宝贵,就愈没有满足的时候。⑦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总是不断地发展着的,人类的认识永远没有终结的时候。
    A.③②④⑤①⑦⑥
    B.②⑤④①⑦②⑥
    C.④⑤①②⑥⑦③
    D.④⑤①⑦②⑥③
    4.把以下六个句子按照关联词语的提示重新排列顺序
    A.睡眠不好,他会感到精疲力尽
    B.通过仪表和控制台使之同地球上生活的人的睡眠习惯一致
    C.他在密闭舱里,没有习以为常的尽夜交替
    D.任何生物的活动都有周期性节奏
    E.无法完成宇航任务
    F.宇宙飞船中宇航员的活动也要符合地球上昼夜循环的规律。
    答:既然,那么,尽管,也要,否则而。
 (34)简明与冗赘的区分
精选例题: 选出没有多余词的一句(C)
    A.马路的北头有商店和医院,商店的后面就是我的家。
    B.他冒着风雨向前走着,在雨中寻找路径。
    C.参加长跑的运动员,听到广播马上到操场集合。
    D.每到节假日、星期天,他就更忙了。
    讲析:
    解答这类题型不能仅仅着眼于句子是否大体通顺,要从是否简洁、通顺两方面对句子认真分析。
    多余词语对表达有两种影响,一种是造成冗赘,另一种造成表达错误。A句的“医院”对交代“我的家”的方位没有作用,B句“冒着风雨”与“在雨水中”重叠了部分语意,D句中“节假日”与“星期天”交叉,“星期天”已含在“节假日”中。C句则简洁明快。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的病句中,有一句是累赘多余,请选出来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脑海中。
    B.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长桥大队自力更生解决饲料田的经验。
    C.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D.据东汉人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对“纸”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2.选出没有多余词语的一句
    A.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特别是占据重要职位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以严厉的法律制裁。
    B.鱼翅、海参和鲍鱼则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贵食品。
    C.有艘新舰,机器性能良好,如果按照措施上制订的延长机油使用期的办法来延长机油使用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机油的浪费,我们就把措施作了修改。
    D.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予人们许多希望。
3.下面几个病句中,由于冗赘造成病句的是
    ①这个菜市场做到了以荤带素,以素带荤,解决了不同需要,方便了群众买菜。
    ②语言学家王力教授的去世,是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巨大损失。在痛惜之余,不禁使我想起五年之前王老与越剧的一字之缘。
    ③某师副师长梁朝清同志同自己比武的红军团三连战士蔡勇生交流射击体会。
    ④从大量的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⑤最近两年,这个大队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棉产量不断增长。
    ⑥建议有关部门能否考虑设立租房介绍所,使动迁居民能租到临时房屋。
    ⑦粮库主任的失职,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A.①⑤⑦B.②⑤⑥
    C.①③⑦D.②④⑥
  4.下面两句话都有四个画线处,指出使用不当的一处(    ) (    )
    ①本文作者原为新华社驻贝鲁特记者,他在任期内亲眼目睹了贝鲁特这座昔日闻名遐迩的“中东小巴黎”在连年内战中正遭受毁灭的真实面貌。
    A.原为  B.亲眼  C.遭受  D.真实
  ②如果我们不能勇敢地冲破各种各样的精神束缚,彻底改变思想僵化的状态,而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顾虑重重,瞻前顾后,那么,就不可能承担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更谈不上在改革开放中发挥战斗作用。
    A.冲破    B.状态    C.瞻前顾后    D.承担
(35)清晰与模糊的区分
精选例题:  选出一种正确的说法(D)
    A.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和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
    B.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那是极端有害的。
    C.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D.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讲析:
    这类题型是测试辨析句子正误能力的常用题型,着眼点在于测试能否区分怎样的表达清晰,怎样的表达模糊。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研究表达效果入手,不宜套用语病类型分析。
    A句与B句一词之差,A句用近指代词,B句用远指代词,但不论近指、远指,指代的都是“我们历来反对……”这一主张,没有把想说的意思肖晰地表达出来。
    C句与D句也是一词之差,C句用“这样做”,D句用“那样做”,指代对象都是“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的做法,这样指代,意思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做”有“已经”做的意味,“那样做”有尚未能做的意味,显然,后者表达的意思准确、清晰。因此,D是正确的答案。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最确切、畅顺、明白的一句(    )
    A.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简直使人怀疑他是病人,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办公。
    B.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和书籍、信件和稿子,简直使人怀疑他不是病人,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办公。
    C.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简直使人以为他不是病人,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办公。
    D.病床边,桌子下堆了不少书籍、信件和稿子,令人产生他并非是病人的感觉,而仅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在办公。
    2.选出表达正确的一项(    )
    A.如果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不断加强,如果人类的相互交往日益密切,种族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以至最终消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既然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不断加强,既然人类的相互交往日益切,种族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以致最终消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由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由于人类的相互交往日益切,种族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以致最终消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随着人类的相互交往日益密切,种族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以至最终消灭,这是历史发民展的必然。
  3.选出言之成理的一项(    )
    A.就是因为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所以阅读中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B.只有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阅读中才有可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C.如果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那么新闻记者中就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D.因为新闻记者中能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所以就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审美感。
  4.下边这段文字,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请把它理顺(不能改动文字和标点)。不必重抄原文,可在需要调整的语句(包括标点)底下画横线,然后勾画到恰当的位置上。
    一切科学的研究,就其来源说是实践,就其功用说是指导实践。但是总的说来,还是要对指导实践起作用。如果科学研究离开了指导实践,它还有什么用呢?语言科学的研究最终也要归结到指导运用语言的实践上来。──当然,对于指导实践不能理解得太狭窄,有的研究课题在指导实践上不是那么直接,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36)准确与含混的区分
  精选例题:选出表达准确的一句(C)
    A.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75.6公里/小时。
    B.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75.6公里以上。
    C.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速度为75.6公里/小时。
    D.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约为75.6公里。
  讲析:
    这类题型用区分正误的形式,测试准确表述概念的能力。
    “时速”是要求表达的概念,A句“时速”与“75.6公里/小时”叠用,表述含混;B句“时速”表述为“75.6公里以上”,“时速”指每小时的速度,应当用确数表述,使用约数使表述的意思含混;D句毛病与B句一样。C句才是准确的表述。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表达正确的一句(    )
    A.这便是被人们尊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墓。
    B.这便是被人们尊称他为民族魂的鲁迅墓。
    C.这便是被人们尊称为民族魂的鲁迅的墓。
    D.这便是被人们尊称为民族魂鲁迅的墓。
  2.选出表述准确的一句
    A.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方负责对方的经济损失。
    B.甲方投资装修的房屋将作为不动产,在期限满时移交乙方,不包括室内设备。
    C.由甲方提供周转资金1万元整。
    D.此协议自1985年1月1日起至1990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五年,期满前没有其他特殊原因,双方都应遵守协议。
  3.下面五个句子都是根据附录的七点内容组成的。其中有一个单句通顺而准确地概括了七点内容,请把它选出来。
    附录: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②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③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④质子带正电荷。⑤中子不带电荷。⑥电子带负电。⑦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
    A.原子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则由围绕着原子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B.原子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围绕着位于原子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高速旋转。
    C.原子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围绕着位于原子中心的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组成的原子核作高速旋转。
    D.带负电的电子围绕着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高速旋转,而这种旋转是在原子内部进行的。
    E.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原子核被原子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围绕着高速旋转。
    4.选出表述准确的一句
    A.国家公派的到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留学人员,自1980年以来一直每年是3000人左右,今年仍是这个数字。
    B.国家公派的到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留学人员,自1980年以来一直每年是3000人,今年也是这个数字。
    C.国家公派的到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留学人员,自1980年以来每年一直是3000人左右,今年仍是这个数字。
    D.国家公派的到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留学人员,自1980年以来每年一直是3000人,今年也是这个数字。
(37)确定义语句与歧义语句的区分
       选出不会产生歧义的一句(D)
    A.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B.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聊天。
    C.校长完全采纳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
    D.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讲析:
    歧义,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表达需要,是一种常见语病。排除歧义句,是语感敏锐、驾驭语言纯熟的标志。
    解答这类题型,要逐句分析,揣摩。A句“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看来应指少年儿童们动手写的作品,但从下句看,又可以理解为关于少年儿童的创作;B句可以理解为“老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高兴;C句可以理解为校长采纳的不是一个同学的建议,也可以理解为采纳的是两个同学的全部建议;D句则只有一种理解。
    造成语句歧义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根据表达需要恰当组合词语的能力。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没有歧义,表达明确的一项
    A.下周星期日和星期一的下午,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B.下周星期日下午或星期一,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C.下周的星期日和星期一的下午,我说服妈妈让我同你一起去。
    D.下周星期日或星期一这两天的下午,我说服妈妈让我同你一起去。
    2.从下面的病句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A.对于滥用方言词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B.他对准目标,“叭!叭!叭!”就是两枪,敌人的机枪哑了。
    C.让敌人看着我们发抖吧!
    D.最近,许多古今中外的好电影陆续上映。
  3.选出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
    A.他知道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B.远离了家乡和亲人,我实在孤独啊!
    C.想念祖国的亲人。
    D.修改土地保护法提案。
  4.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
    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C.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锨、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
    D.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38)语意连贯与割裂的区分
精选例题:  选出表述正确的一句
    A.由于曹雪芹所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C.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大河,上下起伏。
    D.登高远眺,可以领略山河的壮丽风光,使人胸襟顿觉开阔。
  讲析:
    陈述中语意割裂是一种常见语病,割裂的原因多种多样。解答这类题型需要两个层次的思考,一是判定句子有没有语意割裂现象,发现产生割裂的部位;二是判定割裂的原因。
    A句是从原因谈起:“由于曹雪芹所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接下去当然要谈结果,但没有说清楚是“什么”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两个分句间语意割裂了。换句话说,造成语意割裂的原因是后一句缺陈述对象。
    B句“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显然不能够都“重新出现在我面前”,至少“循循善诱”没有与之搭配、照应的词语,语意出现割裂。这类句子造成语意割裂的原因是前后词语搭配失当。
    C句先摆出个时间,接下去地没有谈这个时间的情况,谈的是稻田的情况,却缺乏对陈述对象的交代,语意发生割裂。其实,只要把“时”去掉,语意就连贯了。
    D句是正确表述,先谈作什么,再谈听见,再谈所感,语意连贯。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陈丽英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股骨一次延长
    B.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是否努力学习。
    C.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在黄花剧院的演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精采的表演评价很好。
    D.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尽管是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2.选出正确的一句
    A.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B.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在今后十三年或十三年以后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C.青少年必须自觉的锻炼自己,要是不努力锻炼身体,将来就接不好革命的班。
    D.只有迅速地钻进去,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内行,在实现四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有主动权,有真正的领导权。
  3.选出语意通顺、连贯的一句
    A.虽然我们已经改革了好几项规章制度,但至今还有一些规章制度不合理,需要继续改革。
    B.虽然我们已经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好几项改革,但至今还有一些规章制度不合理,需要继续改革。
    C.虽然我们已经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好几项改革,但至今还有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继续改革。
    D.虽然我们已经改革了好几项规章制度,但至今还有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继续改革。
  4.下面两组句子里,每组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把它选出来
    ①A.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死的疾病,别国为此病而死的病例也不少。
    B.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别国因此病而死的病例也不少。
    C.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死人的疾病,别国因此病而死的病例也不少。
    D.流行性感冒过去在黑西哥和智利是致命的疾病,别国因此病而死的病例也不少。
    E.流行性感冒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是致死的疾病,为此病而致死的病例别国也不少。
    ②A.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跑进小书房,爬上凳子寻找。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总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跑进小书房,爬上凳子寻找。
    C.我每向他借书,他总是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跑进小书房,爬上凳子寻找。
    D.无论酷暑严寒,我每次向他借书,他总不顾年老体衰亲自跑进小书房,爬上凳子寻找。
    E.尽管酷暑或严寒,我每次向他借书,他总是不顾年老体衰,亲自跑进小书房,爬上凳子寻找。
 (39)修辞方法判定
精选例题: 选出没有使用比喻的一句(C)
    A.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B.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他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C.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一个异乡人一一指路。
    D.只晓得每年芦花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辨识修辞方法的能力,难度一般不高。
    使用了比喻的句子,都可以区分出本体和喻体。解答这类题型时,要克服一种错误认识,即误把“像”都看作比喻词,误认为用“像”的句子就是比喻句。C句有“像”,作用仅仅为了举例,没有对事物作比喻,所以C句不是比喻句。
    课堂迁移训练 :
    1.从修辞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组都不同的一组
    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⑤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⑧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A.①⑦    B.②⑤    C.③⑥    D.④⑧
  2.分辨下面几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②虎狼在前,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③风撞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④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A.①借代  ②比喻  ③拟人  ④比喻
    B.①借代  ②借代  ③拟人  ④借代
    C.①比喻  ②借代  ③拟物  ④借代
    D.①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  ④比喻
  3.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4.指出下面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正确的后面画“√”号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地对我说,他母亲双目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A.夸张    B.借代    C.暗喻
    D.借喻    E.对比    F.设问
    G.反问    H.排比    I.对偶
答:正确的有(    )
 (40)修辞表达作用分析
精选例题: 选出对例句分析正确的一项(D)
    例句: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A.形象描绘了公共汽车的形态
    B.生动再现了车水马龙的情景
    C.形象描绘了轮船的形态
    D.生动再现了船来船往的情景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的能力,难度比辨识类题型要高。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句义入手。“轮船像公共汽车”,并非为表现轮船的形态;结合“在大街上走”就能理解:这里的“大街”比喻河道,轮船在河道上走,就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这个比喻句生动再现了船来船往的情景。
    课堂迁移训练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使文意流动;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有活泼之趣,,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用口语  ②排比  ③多用些文言成分  ④散句  ⑤偶句  ⑥反复
    A.②③⑤①⑥④B.⑤③④⑥①②
    C.②④⑤①⑥③D.⑤④②⑥①③
  2.下面是《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话,后面列出的四种分析中,哪一种更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方法?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象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的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样,它们都让你觉得他们是泰山的天然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
    A.作者运用了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和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美。
  3.“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是雨鞋和雨伞。”这句话的意思是:
    A.以借代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教学内容单一、死板。
    B.以借喻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借教古代语言逃避现实生活。
    C.以明喻兼借喻的修辞方法,讽刺别里科夫以古代语言为套子套学生。
    D.以暗喻的修辞手法,讽刺别里科夫以古代语言为套子逃避现实生活。
   4.综合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当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这问题倘不先行解决,则在将来文学史上的位置,委实是“岌岌乎殆哉”。
    A.以反语“不知道”鲜明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再以反问形式否定敌论,并直接提出文学必须为“臭汗”服务的观点,最后引用古语,嘲讽地指出梁实秋的论点必然会站不住脚。
    B.以反语“不知道”故意闪烁其词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同时以反问形式否定敌论,令对方无法自圆其说,并间接提出文学必须为“臭汗”服务的观点,最后引用古语,嘲讽地指出梁实秋的这一文学观必然站不住脚。
    C.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了“文学为谁服务”的问题,并引用古语,指出:此问题如不先行解决,文学创造将出现危机。
    D.以反语和疑问句的修辞方式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虽无明确的答案,但对文学创作的现实和未来表示担心,对梁实秋的文学观表示否定。
(41)修辞知识应用
精选例题:  为“草萤有耀终非火”选一恰当下联
    A.木石无意岂有情    B.道是无情却有情
    C.荷露成团岂是珠    D.流水无情岂是春
    讲析:
    这类题型测试应用某一种修辞方法知识的能力,难度不高。
    解答前,要弄清题目涉及的修辞方法的特点。如,对偶句两两相对或相反,句与句、词与词,都是这样对应。知识清楚了,选下联就不困难,能与例句工整相对的只有C句。
    课堂迁移训练 :
    1.从修辞的角度,给下边空格处填进恰当的喻体
    开拓者的美名,令人神往、羡慕、崇敬。它,__________般吸引着青年人去奋斗,去追求,去踏勘,去捞取知识________的珍贝,去撷取科学____________上的明珠!
  2.在表格中填入下文有关比喻的本体或喻体
    大理人别有情趣,很有福气。几乎家家院内是繁花,户户门外有清流。好花须绿叶衬,这翡翠般的绿叶,正衬托着他们那社会主义幸福的“生活之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                            绿叶
喻体       好花还须绿叶衬       绿叶
    3.以“云带钟声穿树出”为上句,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
    A.风翻黑浪走蛟龙    B.风声度竹有琴韵
    C.风情流水当门转    D.风摇塔影过江来
  4.选填恰当答案,说明下面各段文字修改的作用
    ①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烈火……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朝霞……
    在“杜鹃”前都加“红”字(    )
    ②兴修水利是为了减少水旱给我们带来的灾难。
    将“灾难”改为“灾害”
    ③两国外长经过认真的商量,决定扩大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婵娟:“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A.加强语气    B.语体色彩协调    C.褒贬恰当
    D.形象鲜明    E.词义准确        F.配合得当
 (42)陈述对象判定
   精选例题: 选出对例句陈述对象判定正确的一项(C)
    例句: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是目录学。
    A.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
    B.编制书目,利用书目。
    C.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的学问。
    D.研究怎样编制书目,怎样利用书目。
  讲析:
    这类题型着眼于句义的把握,语法知识是帮助理解句义的。解答这类题型,要把相关的语法知识与理解句义结合起来,不在语法术语上“绕弯子”。
    判定陈述对象的基础是把握句子的基本框架: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等等。其中,表述“谁”或“什么”的部分即陈述对象。例句的框架是“什么”是“目录学”,能准确回答“什么”的,是C项。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对例句陈述对象判定正确的一项
    例句:一类水解核酸(包括DNA和RNA)时是从核酸分子的一端开始逐个地把核苷酸顺次水解下来的核酸水解酶是外切核酸酸。这类酶有蛇毒磷酸二酯酶,牛脾磷酸二酯酸和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A.一类水解DNA和RNA下来的核酸水解酶──蛇毒磷酸二酯酶、牛脾磷酸二酯酶和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B.一类水解核酸下来的核酸化酶──蛇毒磷酸二酯酶、牛脾磷酸二酯酶和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C.一类水解核酸(包括DNA和RNA)下来的核酸水解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牛脾磷酸二酯酶和蛇毒磷酸二酯酶。
    D.一类水解核酸(包括DNA和RNA)时是从核酸分子的一端开始逐个地把核苷酸顺次水解下来的核酸水解酶──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牛脾磷酸二酯酶和蛇毒磷酸二酯酶。
  2.选出对例句陈述对象判定理解错误的一项
    例句:和一元论相反,认为存在的本原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不同的实体──物质实体和观念实体,这两种实体互相否定,互相斗争,这种哲学学说就是二元论。
    A.二元论与以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相反的。
    B.二元论认为存在物的基础是两个互不依赖的本原、两个实体: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C.唯物主义的理论既根本否定二元论,也根本否定唯心主义。二元论认为物质实体和观念实体互相否定,互相斗争,是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二元论认为物质实体和观念实体互相否定,互相斗争,最终达到矛盾的统一。
  3.选出对例句陈述对象判定正确的一项
    例句:将中枢神经节内的神经冲动(命令信息)传至反应器的神经组织是运动神经原,它们的轴状突又称传出神经纤维或运动神经纤维。
    A.将中枢神经节内的神经冲动传至反应器的神经组织。
    B.传出神经纤维
    C.运动神经纤维    D.传出神经纤维或运动神经纤维。
(43)单句结构比较
精选例题: 选出与例句结构最相近的一句(C)
    例句:她所表现的耐得任何艰险的精神,显示了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性。
    A.饱经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C.社会主义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并不是人人都搞清楚了。
    D.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讲析:
    这类题型旨在测试应用单句结构知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的基础是对单句结构的准确分类与辨析。
    解答的第一步是分类,分类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看例句与备选句属于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第二个层次是进一步分析句子结构类型。
    例句与备选句都是主谓句,这就明确了比较求同的范围。例句主语是名词短语,谓语是动宾短语,谓语中宾语由主谓短语充当。备选句中,与例句主语结构不同的是B句(主谓短语作主语),可以排除;D句有句首状语,排除;与例句谓语结构不同的是A句(宾语是名词短语),排除;判定C句正确。
    不借助语法术语,认真比较例句与备选句的结构样式,也不难作出判定。
    课堂迁移训练 :
    1.“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句子与这个句子的主干结构是不相同的,请挑出来。
    A.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
    B.他们想,也许在这最后一刻,“异端”会放弃自己的“可怕的思想”吧?
    C.从这个老太婆的眼睛和招呼中,我们可以觉察她对于祖国的兵马,有无穷的热烈的情意。
    D.我在幼年时只知道荔枝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2.“一向不在家中接见陌生客人的关南施,破例地邀请我们上她家访问。”在下列句中找出与该句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一样的句子。
    A.年青人的逆反心理,迫使关南施在16岁那年便离家出走。
    B.党中央要求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C.一位老乡豪爽地让我进他的瓜田解馋。
    D.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令我对历史研究产生了兴趣。
  3.从句子①──⑥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完全相同的句子。
    甲、人们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
    乙、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①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本走来走去。
    ②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
    ③这个精灵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④他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楼里慢慢地走出来。
    ⑤交通局派来的一辆由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停在县委门口。
    ⑥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答:A.与甲句语法结构完全相同的是:(    )
B.与乙句语法结构完全相同的是:(    )
    4.下列各句中,语法结构相同的两句是
    A.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C.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
    D.新来的美国教师教我们日用口语。
    E.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
    F.大卡车就载着负责同志,载着县医院全部最好的医生,在茫茫的黑夜里,翻山越岭,向我们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身边奔去。
答:(    )与(    )
 (44)单句复句的区分
精选例题: 选出一个复句(D)
    A.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敝、满目疮疾的面貌。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受国主义教育。
    C.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D.在我国历史上,受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讲析:
    解答这类题型,没有必要从语法概念入手,应当着眼于句义的分析。
    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也就是把两句或更多的句子合在一起,中间用句间而不用句末停顿,合成个大句子。辨析一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只要看它是一个句子,还是两个或更多的小句子合成的就可以了。
    A句讲“什么”使“我国改变了……面貌”,是一个句子,单句;B句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怎样做,一个句子,单句;C句讲要勇于同哪些行为进行斗争,一个句子,单句;D句讲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是精神支柱,两个句子,复合。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列句子中,有一个是单句,这个句子是
    A.跟人和上述各种动物的眼睛不同,另一类动物的眼睛别具一格。
    B.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
    C.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那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
    D.这种复眼照相机已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精细的显微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与质量。
  2.从下列句中选出一个复句
    A.才到清明边,天就那么热!
    B.蜜蜂的启示,不但对于前代的人们,不但对于学术工作,而且对于今后的人们,对于一切工作,恐怕是有用的吧!
    C.至于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D.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木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3.下面的文字已标号,从中选出一个单句
    那个时候,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①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②他们总是脏了洗洗,破了补补,穿了一水又一水,穿了一年又一年。③衣服只要整齐干净,穿着就称心。④
    A.①B.②C.③D.④
    4.辨别下面这些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在单句后面打“√”号
    A.只有热受工作的,才能热爱生活。(    )
    B.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
    C.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是因为它被千百万群众的长期实践所证实。(    )
    D.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
    E.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F.1974年,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一定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
 (45)复句层次切分
精选例题:选出对下面复句第一层切分正确的一项(A)
    ①当前国际风云变幻,②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了国内工作,③全党全国人民振奋精神,④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⑤抓好党的自身建设,⑥加强反和平演变的教育,⑦我们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⑧和平演变是可以防止的。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转折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承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假设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条件
  讲析:
    应当把这类题型看作句义理解类题型,命题的着眼点是测试把握句义的能力,决非单纯语法意义上的复句层次分析。
    所谓复句的第一层,就是这个复句首先要表明的意义,即这个复句的“中心意思”。给定的复句,说了八句话,归根结底说的是: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但我们能够防止和平演变。因此,A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课堂迁移训练 :
    1.选出下面这个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1)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2)发明一理,(3)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4)人莫不讥为梦想,(5)甚乃狂易,(6)认为徒耗光阴,(7)结果辽远,(8)而彼科学家独能不顾讥笑,(9)埋头研究,(10)甚至废寝忘食,(11)甘之如饴,(12)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13)岂能坚持得下去。
    A.(1)(2)(3)(4)(5)│(6)(7)(8)(9)(10)(11)(12)(13)
    B.(1)(2)│(3)(4)(5)(6)(7)(8)(9)(10)(11)(12)(13)
    C.(1)(2)(3)(4)(5)(6)(7)│(8)(9)(10)(11)(12)(13)
    D.(1)(2)(3)(4)(5)(6)(7)(8)(9)(10)(11)│(12)(13)
  2.下列多重复句都已分析了第一层,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不管怎样,│我要努力写,努力挖,我相信我的努力不会是白费的。
(条件)
    B.她常说:她总是忘记了自己不是中国人:│而我们有幸同她在一起
(转折)
的人谁又想到她是外国人、“非我族类”呢,尽管她的眼鼻言笑大异于我们。
    C.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人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
(并列)
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
    D.即使是真理,即使是人民的呼声,如果还没有在我的感情上的找到触发点,还没有化为我的血肉,我的灵魂,│我就不写,因为我还没有资格写的。
(假设)
  3.对下面句子第一重含义的强调,正确的一项是 (    )
    在阶级社会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A.强调革命势力不是总失败,而是有些时候失败。
    B.强调革命势力虽有失败,但终会成功。
    C.强调革命势力失败的原因是力量暂时薄弱。
    D.强调失败不是因思想不正确,而是力量暂时薄弱。
   4.选出对下面复句第一层切分正确的一项(    )
    ①是的,②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③然而说到希望④却是不能抹杀的,⑤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⑦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⑧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⑨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6)单句与复句变换
精选例题: 把下面三个句子改为一个单句,内容不变。
    ①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答: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讲析:
    这是操作类题型,综合测试理解句义,把握句子结构,恰当表述句义的能力。
    变换,不是文字游戏,不能只着眼于句子形式。解答时,要先分析三个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进而恰当安排顺序,组合成句。三句话讲的都是“方针”,“毫不动摇”是态度,“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与“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便不合顺序也不能颠倒。经过这样一番分析,改写就不困难了。
    课堂迁移训练 :
    1.把下面长句改为短句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作出的“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科学预言必定实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单句改成多重复句
    ①班长李明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②他热情地帮助别人。
    ③他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删减内容、不改动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两个短句改写成一个单句
    ①代总统授予卫戍司令发布命令的权力。
    ②这命令是保障紧急状态得以实施所必须执行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五个句子组成并列复句,组织了合理的一项是
    ①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一个个事物。②它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③它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④它研究一个个现象。⑤它研究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A.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和事物的相互间的关系;而是研究一个个现象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B.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是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
    C.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D.现代自然科学不单单是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是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和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47)句式变换
精选例题: 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使用否定词但要收束在反诘语气上的句子
    形势严峻,管理部门不得不采取封山措施,用不着过多解释,没有一个人不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
    答:形势严峻,管理部门得采取封山措施,任何人都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难道用得着过多的解释吗?
    讲析:
    这类题型也是操作类题型,综合测试了句义理解,句式与表达效果关系分析的能力。
    句式变换,仅仅是变换句子的表述形式,不是变换句义。比较高难度的题目,则要求根据既定的表达目的变换句子的表述形式。
    精选例题的句子主要表述形式是用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用否定形式表示语气加重的肯定意思。改为不使用否定词但要收束在反诘语气的句子,这就要求不改变肯定语义,收束时肯定语气加强。因此,“不得不”改为“得”或“要”,“没有一个不理解”改为“都理解”,收束在反诘语气上,应当是“难道用得着过多的解释吗”。
    课堂迁移训练 :
    1.为了强调下段文字的意思,请变动有关句子的句式,要求出现三次双重否定句式
    “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一定要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就一定会提到《背影》。”这话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收束在反诘语气上的否定句
    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时每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子形式整齐匀称,多构成对偶、排比的辞格的,叫整句。句子形式字数不拘,参差错落的,叫散句。请将下面文字中划线的句子改为整句。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梁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那天安门
    广场上一望无际的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句和短句可以互相变换,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原句的内容不能省略,为了连贯、通顺,语序和个别词语可以调整、增删。
    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崛兴于东北,他把东北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统辖之下。
    ②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全中国。
    ③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推翻了辽朝,建立了金朝。
    ④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也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不同句式表达效果比较
精选例题:  选出两句表达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C)
    A.①我差点没犯一个错误。
②我差点犯了一个错误。
    B.①他不会不了解我的。
②他怎会不了解我呢?
    C.①老师可能掌握了情况。
②老师不可能不掌握情况。
    D.①我不再批评你了,你已经认识错误了。
②既然你已经认识错误了,我就不再批评你了。
  讲析:
    这类题型综合测试了理解句义,分析句式与表达效果关系的能力,有较高难度。解答时要着眼于句义,比较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有没有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
    A.组①句是否定句;②句是肯定句,表达意思没有区别,属于“用不同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范畴。
    B.组①句是双重否定句,用否定形式加强肯定语气;②句是反问句,反问也是加重肯定语气的一种句式。两种句式的差别在语气而不在意思上。
    C.组①句是一般陈述句,“可能”表示推测语气;②句是双重否定句,有强化的肯定语气。两句意思差别较大。
    D.组①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②句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从意思表达上看,区别不大。
    课堂迁移训练 :
    1.下面哪些句子与“岂非也是桥吗”意思基本相同?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难道不是桥吗?
    ②难道也是桥吗?
    ③岂非不是桥吗?
    ④岂不是桥吗?
    ⑤岂不是也非桥吗?
    ⑥岂非是桥吗?
    ⑦可也是桥吗?
    ⑧可不是桥吗?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③④⑧    D.②⑤⑥⑦
    2.选出意思和语气表述最重的一项
    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去。    B.明天的会,你能不去!
    C.明天的会,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不去不行。
    3.比较下边两组句子,分别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甲、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有一个破碗,空的。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精彩文章

    •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七(教师中心吐血力荐)
    •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 示范课教案
    •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
    •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
    •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三(教师中心吐血力荐)
    •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四(教师中心吐血力荐)
    • 重庆市四十九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案五(教师中心吐血力荐)
    • 2005年高三语文最后一课(网友来稿)
    •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网友来稿)
    • 高三语文压轴题专项练习
    • 《山居秋暝》课案(网友来稿)教案
    • 主旨辐射与中心辐辏
    •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
    • 谈谈《聊斋志异》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