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2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旬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 故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 

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 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 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二、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明确:本文这种写法的好处,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 的特点。 

(1)举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 征兆?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 事例。 

在他们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 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2)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事 

1.士” 的故事 

2.成语、寓言故事 

五、课外练习 

以战国时的“士”为内容,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更多精彩文章

    •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教案
    •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
    • 《未选择的路》教案1
    • 《愚公移山》教案3
    • 苏教版《〈雪〉四人谈》教案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2
    • 苏教版《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 《陈毅市长》教案5
    • 《陈毅市长》教案4
    • 《陈毅市长》教案3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五首教案
    • 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示例
    •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简案
    •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 《致女儿的一封信》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