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绵绵》教后记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6-12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人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先得有一桶水。”老师的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呢?你固然可以正襟危坐、挥汗如雨地去钻研课本和教材教法,或者于忙碌的生活中抽一部分时间去高等学府进修深造。但几年的教书生涯使我感到,这“一桶水”并不一定非刻意寻求不可,它就融化在你的生活中,它与一个教师的个人气质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我上过一堂题为“想象和联想——从《画意绵绵》谈起”的公开课,连试讲的班级在内,四个班的授课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气氛活跃,思维充实。我愿就这节课来谈谈我对教师“源头活水”的一些看法。
  公开课的流程大致如下。
  预习课。发下预习资料(包括柯灵论散文的一篇序言、《魔鬼词典》词条集粹、当代诗歌两首以及预习思考四大部分),给同学一节课时间自学(以课内内容为主)。让同学自看《画意绵绵》,摘抄好词佳句,对与课文相关问题发表看法(形诸三百字左右的文字);同时布置两组同学课余排演小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每组由一小组长兼“导演”负责,负责组选“演员”,安排任务。
  讨论训练课。我的语言串起整节课的三大环节,教学重点放在对想象和联想的认识和思维训练上。课的全过程可以这样简略描述:
  开场白(教师)→①小品表演(两组)→师生评议(把握《画意绵绵》的主题,为想象和联想的引出和展开打下基础)→②关于柯灵论散文序言的讨论(引出想象和联想)→③有关的思维训练(分为口头练习和拟写魔鬼词条两部分,达到全课高潮)→归纳小结(师)→一生诵读胡适的《一念》(全课结束)
  总结这节课林林总总的素材,尽管还谈不上广博,但它的容量肯定早已超越了课文“这碗水”本身的范畴,姑且借称为“一桶水”。这一桶水的来源我以为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一, 与教师个人气质和阅读习惯有关。
  我曾一度喜欢赵丽宏的文章,他屡屡在文中提到对柯灵文字工夫和素养的钦佩,于是我会对柯灵的散文有一定的兴趣,并对其个人予以一定的关注,因此会选中《画意绵绵》。
  我又是一个《围城》的热心读者和一个诗歌爱好者,所以为了让学生较为形象地理解何谓“联想”,我在课上举了《围城》中以下两段话:“方鸿渐看到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所以我会在课的结尾拉来开白话新诗风气之先的胡适助阵,让他的《一念》为同学描述令人震惊的“想”的神奇。
  二, 来自于个人的生活经验。
  这一点体现在印发材料中柯灵序言的选择和思维训中口头练习的设计上。
  以前曾听过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一节课,课的主题是散文的阅读。整节课几乎都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来讨论发言,最后黄老师就是用柯灵的这段序言作了一个二、三分钟的小结,由此触发了我的起用之念。事实上此外我还曾两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最早是在自己所购“艺术与人生”丛书之一的散文集中,它就是丛书的总序。另一次是在高三的模拟考卷里,作为一段阅读训练的对象。前两次印象是有了,但并未想到要用。
  至于思维训练时,画出图形让同学自由联想和想象的小插曲,则得自特级教师程红兵讲授作文思维训练实录VCD的启示,它是不久前去无锡参加语文百校年会时购得的。
  三, 主观有意探寻。
  《魔鬼词典》曾红极一时,它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简洁精炼的词句,幽默活泼的话语风格,开阔的视野以及思维的深湛。为了让同学进行模拟练习,必须提供一些典型有效的例子,可一时竟无法买到此类书籍,后几经周折才在开张不久的美罗城四楼书城觅到一本《教育魔鬼词典》。我利用近一日的时间,通读全书,筛选出二十余条精粹之作,附于预习材料中。
  四, 激发学生潜力。
  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个人的事,学生也可以教学生很多东西。这堂公开课上,小品表演和拟写词条引起了同学极大的兴趣,展现出了他们的潜力,从而使全体同学受益。几个班级的小品表演都有出乎我意料的地方。有的班级同学在表现毛延寿受贿的丑态时,用金币巧克力代替金币,边收边吃,同学一乐,印象深刻;有的班级同学吉他弹奏,打造现场效果;有的班级同学灵机一动,用水为“梵高”做出特异发型,塑造人物个性;有的班级同学场面宏大,参与面广,融入现代元素。各有其长。
  这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我未对同学当堂写下的精彩词条作记录,留下他们思想火花闪动的瞬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我列出的“冰”、“家”、“书”和“运动会”等词条写下了新的注解,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开发,相互启迪。
  如果说要给学生一碗水须有一桶水的话,我想那一桶水里定应包括学生的一部分,而教师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心中的“水”流出来,灌溉大家共同的智慧之株。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人们纷纷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做出反思,思考如何打破沉闷,拓展空间,如何既教出老师的个性,又焕发出学生的兴趣,在一个融洽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生要长的茁壮,老师的“泉眼”绝不能干涸,但愿我的点滴感受能对众人有所助益。

    更多精彩文章

    • 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写教学后记之感
    • 紧扣“趣”字,激活课堂 ——《我是什么》教学后记
    • 《日月潭的传说》教后记
    • 《幻想和想像》教后记
    • 让师生都多一分思考的空间——《口技》的教学后记
    • 关于《红楼梦》文学欣赏课的教后记
    • 《皇帝的新装》教学后记
    • 《七律长征》教后记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记
    • 《草船借箭》教后记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听任老师《一夜的工作》感悟
    • 教案当在品味反思中生成
    • 让说话和作文风趣一点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