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燕乐-后宫娱乐生活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1-06-01

  燕乐, 是帝王在后廷宴乐时演乐的乐曲.古代考据学家郑玄说: `燕乐, 房内乐也.'明宣宗在《五伦书》中说: `周公作乐, 曰《勺》, 又有《房中之乐》, 以歌后妃之德, '燕乐就是怡情悦耳的音乐, 与中平、沉重而拖沓的雅乐相反, 被认为是淫声.`淫于色而害于德, 是以祭祀不用也.'传说商纣肆虐时, 命令乐师师延作靡靡之乐, 妖冶的音乐导致民心轻漫而鄙贱, 人心思乱.武王伐纣之时, 师延投于濮水自尽.师延的靡靡之乐早于周公时代的《房中之乐》, 也许就是最早的燕乐.

  相对于雅乐, 燕乐也被称为俗乐, 事实上燕乐大多取自民间.春秋战国时, 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优美婉转, 被儒者指为淫爢之音, 子夏说`郑音好滥淫志', `卫音趣数烦志'.从此`郑卫之音'就成为妖冶的燕乐代称.

  先秦时儒者们对燕乐兴盛惶惶不安, 是怕燕乐取代雅乐的地位.秦汉以后雅乐、燕乐趋向分途了, 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 至于雅乐不停地衰败和被扶持, 似与后廷娱乐用的燕乐无多大关系.

  至少在周代就已有的天子宴享时的宴乐, 属于燕乐的一大内容, 宴与燕字有时通用.燕乐一般都配有舞蹈.出□□□帝日常宫廷生活中的乐舞自然就是燕乐舞, 在宫廷大典和□□□上也会演奏颂扬本朝功德的雅乐舞.

  周代已经拥有一批在宴乐时演奏的曲目: 《鹿鸣□□牡》、《皇皇者华》为专业乐工演唱;《南陔》、《白华》、《华黍》用笙演奏;还有歌唱与笙演奏相间的三组曲目, 即《鱼丽》与《由庚》、《南□嘉鱼》与《崇丘》;《南山有台》与《由仪》, 前为唱后为奏.以上是贵族燕礼时的曲目, 周代贵族是周天子的宗亲, 上述音乐也会被周王享用.

  西汉高祖的唐山夫人制《昭容乐》、《礼容乐》、《房中祠乐》等, 汉惠帝令主管音乐的机构乐府用箫管演奏上述音乐, 改编并更名为《安世乐》.汉以后相沿以乐府以演奏燕乐的机构, 乐府诗则是可以演唱的歌词.

  谈到汉代的音乐, 人们很容易想起刘邦荣归故里时唱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边唱边击筑 (乐器) , 唱完起舞, 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古人即兴作歌与即兴起舞一样早已有之, 用以渲泄感情.商亡后, 商纣的叔父箕子从封地朝鲜朝见周王时路过商的都城, 见废墟上已长出麦苗, 有感而作歌唱道: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兮,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周成王时, 政平而民安, 凤凰来翔, 成王乃作歌:

  凤凰翔兮于紫庭, 予何德兮以感灵? 赖先人兮恩泽臻, 于胥乐兮民以宁.

  秦宫中曾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 即荆轲刺秦王, 如果荆轲一举刺死了秦始皇.那么战国以后的历史恐怕要重写, 秦始皇是从一位美人的即兴弹唱中得到启示而转死为生的.当荆轲图穷匕首见并马上一把抓住秦始皇的衣袖时, 秦始皇提出要听琴一曲再死, 荆轲同意.王美人在危机中沉静、机智, 即兴弹唱到: 三尺罗衣何不掣, 四面屏风何不越.

  秦始皇有所悟, 便掣衣、翻越屏风、拔剑击向追来的荆轲.荆轲的匕首无法与秦始皇的剑较量, 几个回合, 荆轲倒在柱下, 含恨殉难.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很不错的音乐受好者, 除《大风歌》以外, 他还即兴填词, 用楚地的曲调, 唱过一首悲歌, 这首悲歌是唱给戚夫人的:

  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羽翼已就, 横绝四海.横绝四海, 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 (打鸟的工具) , 尚安所施!

  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 有雄厚的辅翼, 戚夫人的儿子终于不可能取代刘盈的太子位置, 刘邦用歌声道出了他的无奈.戚夫人是位女音乐家, 对于音乐、舞蹈的共同爱好加深了他们的感情, 戚夫人会弹奏各种乐器, 舞技高超, 亦能象刘邦一样歌以述志.在被吕后罚做女奴、整日舂米的日子里, 戚夫人想念儿子、悲叹自己的命运, 唱道:

  子为王, 母为虏.终日舂薄暮, 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 当使谁告汝.

  此时的戚夫人自然不会忘记与刘邦歌舞燕乐的日子.或与刘邦倚瑟弦歌、或带领宫女们歌唱, 高亢或低婉的歌曲《出塞》、《入塞》、《望归》, 宫女数百人随着她的声音齐唱, 声入云霄.

    更多精彩文章

    • 出生在宫中的婴儿-皇帝的早年生活
    • 皇子来到人世-皇帝的早年生活-深宫实录
    • 君臣拔河-后宫娱乐生活
    • 皇帝的癖好-后宫娱乐生活
    • 古代宫廷乐舞-后宫娱乐生活
    • 宋辽金元宫廷乐舞-后宫娱乐生活
    • 金帝文墨功夫-后宫娱乐生活
    • 明清宫廷乐舞-后宫娱乐生活
    • 书画天才宋徽宗赵佶-后宫娱乐生活
    • 唐帝好文墨-后宫娱乐生活
    • 南宋真假公主之谜
    • 永泰公主之死与武则天有关吗?
    • 耶稣诞生的传说
    • 古希腊罗马羊皮纸典籍是如何保存和流传下来的?
    • 清初“太后下嫁”是否确有其事?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