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公子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03

在我国历史上,屡有“四公子”之称。比较著名的约有以下几个: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的“四公子”,是我国古代最早被呼为“四公子”的。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称道“四公子”是“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他们都是以贵族公子执政,各有食客数千,纵横捭阖,均名重一时。唐代“四公子”。
     唐朝“四公子”是姚檐、周曾、王玢、韦清志。他们都是唐德宗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的部将。李希烈在奉命讨伐割据淄青的李纳时,与李纳通谋,联络其他割据势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姚檐等4人不愿从其反叛朝廷,并密谋杀死李希烈,事泄,俱被害。时人痛惜这4 人的忠烈,称之为“四公子”。他们的精神颇有影响李希烈后来终为部将陈仙奇毒杀。
     明末“四公子”。明末清初的陈贞慧(字定生)、冒襄(字辟疆)、侯方域(字朝宗)、方以智(字密之),4 人门阀清贵,都是明末复社成员,论文议政,以诗文飘逸闻名天下。明亡之后,陈隐居家乡,其颂扬抗清人物的散文,感情深沉悲痛。冒亦隐居不仕,屡次拒绝清朝官吏的举荐,自号巢民,寓含朝明不朝清之意。侯方域后来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被认为气节有亏,议者署之。
     清末“四公子”。清代末期的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菊存,当时都是官宦子弟。谭嗣同之父谭继询为湖北巡抚,陈三立之父陈宝箴是湖北巡抚,徐仁铸之父徐致靖为户部侍郎;陶菊存也是世家子弟。而这四公子也几乎都是大清朝的“臣于”,如潭嗣同是江苏候补知府、军机章京,陈三立是户部主事,徐仁铸是湖南学政使。但他们却无意于功名富贵,而醉心于维新变法。这四公子在当时与康、梁相呼应,锐意变法图强,很为时人所瞩目。
     戊戌变法失败后,四公子中的谭嗣同决心以血激励后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含恨而死。陈三立、徐仁铸皆以“招引奸邪”之罪被褫夺官职;他们的父辈陈宝箴徐致靖也以保荐康、梁“奸党”之罪,一个被摘去顶戴花翎“永不叙用”,一个被永远监禁。民国以后,徐仁铸的叔伯兄弟徐凌霄、徐一士在报上连载《凌霄士随笔》,专谈清末民初掌故,对他们的那位“仁兄”每有啼嘘之笔。上海的名报人徐铸成先生,也是他们的同族,前几年在香港出版的《旧闻杂记》,其间亦谈及过徐仁铸及四公子的掌故。四公子中唯一以诗文称誉者为陈三立,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列为“海内三陈”之一。
     后来清廷开复他原职,他却拒辞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绝日伪拉拢,以 80高龄绝食而死,其爱国气节颇为时人所钦佩。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一为大画家,一为历史学家,也是极有名气的。民国初年“四公子”。在 20年代报章上“四公子”之名是屡屡提及的。这四公子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和当时浙江督军卢水祥之子卢筱嘉。四公子当时都是20岁上下。
     1992 年直奉第一次大战之后,孙中山先生曾与奉系、皖系订立策略性的反吴佩孚的三角同盟,这四公子便互相酬酢,为联盟穿针引线。除孙、张二公子。卢段二公子却不太为世人所知。其实这两位都是典型的公子哥。卢彼嘉一生最“煌赫”之举当为大闹上海某舞台、痛打黄金荣一事,这是当时报纸的头号“要闻”。段宏业在四公子之序中虽非骥尾,但却默默无闻。据说他的擅长是下围棋。段棋瑞一向自命纹枰高手,还养了一批棋手如潘郎东、顾绥如、吴清源等陪他下棋。徐铸成先生曾谈过,据说某次段“执政”试其子棋艺,不料“鏖战”之后竟然败北,惹得一败亏输的老子大怒,一气将棋盘掀翻,指着段宏业大骂:“你这不肖子,什么都不懂,就会胡下棋!”段宏业在 1949 年以后由人民政府安排他的生活,得以安享晚年,50年代故去。四公子如今只有张学良将军尚在,而他也已是年过90多岁的老人了。

    更多精彩文章

    • 历史上有无钟馗其人
    • 日本历史上的女皇帝
    • 历史上的岳家将
    • 我国历史上的“六君子”
    • 历史上有四位“花木兰”
    • 夏启
    • 世界十大小说家有其代表作
    • 富兰克林的十三条道德准则
    • 岳飞的后代今何在
    • 文学之父知多少
    • 我国第一个女皇到底是谁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