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8-15

是邮电部在1987年12月发行的邮票《编钟》(小型张)的细部。你能够说出这套编钟的全称和有关历史吗?仔细地看一看,你能发现这套编钟从外观到结构有什么特点吗?这套编钟规模之宏大、铸造之精美、音域之宽广、乐韵之准确,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科学和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这套编钟称为曾侯乙编钟。它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出土,是战国初期的大型青铜乐器,距今有2400多年。全套编钟共64件,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钮钟3组19件,中为甬钟3组33件,下层甬钟2组12件。其中最大的一件高153.4厘米,重量是203.6千克;最小的一件高20.2厘米,重量是2.9千克。总重量在2500千克以上。钟架通长11.83米,高达2.73米。出土时,钟架旁还有演奏的工具:6个丁字形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
     在所有编钟上都铸有关于音乐的错金篆体铭文,如标出不同音高的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还出现了十二律的18个异名。每一口钟可以发出两个乐音。经研究表明:这套编钟校音准确,音色优美,声音洪亮,12 个半音齐备,总音域跨 5个八度以上。曾侯乙编钟音阶结构和现代国际通用的 C 大调七声音阶属同一音列。它能旋宫转调,演奏相当复杂的乐曲。《编钟》邮票的著名设计家邵柏林说:当我第一次见到编钟时,便沉浸在自豪和崇敬之中。特别是听到编钟演奏的乐曲,真恍如天上仙乐,顿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了不起了。美国纽约市音乐博士研究院麦克·克莱恩教授说:“曾侯乙编钟是我精神上的圣山,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你聆听过这套编钟演奏的乐曲吗?利用双休日去大钟寺北京古钟博物馆实地考察一次,向专家们请教音乐家们是怎样用编钟演奏中外乐曲的;有机会的话,再听一听用编钟演奏音乐的录音。
     曾侯乙编钟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时,由六位青年音乐家手持丁字木槌或彩绘木棒同时打击编钟,演奏古今乐曲,如根据古代曲调改编的《朝乐》、《楚商》,唐代的《竹枝词》,现代乐曲《草原上》及日本《樱花》等。演奏时,中上层纽钟、甬钟振动发出的声音悠扬嘹亮,下层甬钟则深沉洪大,此起彼伏的钟声构成优美的乐曲。置身于钟声齐鸣的宏大气势之中,金声玉振的乐音在人耳边环绕,有一种“仙乐从天而降”的感觉,使人陶醉在仙乐世界,流连忘返。北京古钟博物馆集资53万元仿制曾侯乙编钟等古乐器,于1990年8月运抵位于大钟寺的古钟博物馆。该馆增设“曾侯乙编钟礼乐大观陈列”,对外展出。在亚运会期间专场演奏,为艺术节增辉。

    更多精彩文章

    • 噪声的危害
    • 制作“土电话”
    • 双耳效应
    • 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制作茶杯打击乐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