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来源:学习网友发布时间:2012-07-12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更多精彩文章

    • 中国古代名人-司马迁
    • 中国古代名人-诸葛亮
    • 中国古代名人-屈原
    • 中国古代名人-曹操
    • 企业故事
    • 2008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雨果和他的《悲惨世界》
    •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 马丁·路德
    • 彼特拉克
    • 华盛顿选择艰苦
    • 居里夫人成功的背后
    • 拜伦和他的浪漫诗
    • 拿破仑与皮毛商人
    •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