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揭秘:为何能拿高分

来源:网友上传发布时间:2013-10-04

  升学周刊独家刊登六篇高考优秀作文

  揭秘考场高分作文关键词

  晚报记者 李征 制图 邬思蓓

  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本期升学周刊独家刊登六篇高考优秀作文,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一类上的高考作文,普通大众读过后,心悦诚服地赞一声好,满足了好奇心也就作罢。而对高中生来说,除了欣赏之外,还可以从中学习和总结:这篇作文何以得到高分,哪些优点可以为我所用,如何才能写得更好。

  “核心内容”和“不预设主题”

  从主题来看,《善擒者亦善纵》、《舍小利以谋远》、《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和《滋养文化的“活鱼”》较为相近,后两者更是将论点指向具体角度;《我们自私的“智慧”》和《稚嫩的童年》则是反弹琵琶,用逆向思维表达近乎相反的论点。

  其实,这些作文的观点都没有错,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诠释,围绕的却是同样的核心内容。

  早在高考之前,就有权威专家介绍过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的一项基本原则:不预设主题。这并不是说,考生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而必须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方可在不离核心内容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立意。如果只是搭点材料的边,与材料所反映的核心意思(本质)无关的,就是离题。如针对有考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立意,其实也是偏离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因为材料的主要意思在于放小鱼是为了将来得到大鱼;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强调二者的平等关系。

  文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多义性和扩散性。对同一段材料,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自身不同的眼光、修养和情绪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材料作文题目只有一小段文字,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如果阅卷者一定要用一个明确固定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来限定某段材料包涵的寓意,这当然是不全面的。

  高考期间,记者向多位特级教师请教过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解析思路。仔细推敲,各位名师说法也是稍有差异的,有的老师说这是“度”的概念,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落在“取”和“舍”上面,有的老师则提出论点可以是“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可以看出,很难用一个明确具体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来把各位老师的观点糅合在一起。

  那么,考生该怎么办?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可能体现的主题、中心思想,或者核心思想,考生只要读懂了材料,在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有自己独特见解,并且议论时有说服力,就可以得到高分。

  “华而不实”和“有说服力”

  近年来,高考阅卷中心组老师多次提出要杜绝“华而不实”的文风,提醒考生切勿堆砌华丽辞藻和名人名言,但这并非是对文采和才华的否定。这是对基于考生的整体水平(大部分考生的作文水平是中等水平)和考场的特殊条件(一小时内完成)的考虑,能够写出“华而实”作文的考生毕竟很少,但是如果有,阅卷老师同样会欣赏。

  所幸,近两年“华而不实”的文风已大有改观,阅卷老师的坚持对中学教育界有了不小的影响,学生的写作正逐渐摆脱“假大空”的坏习惯。现在,阅卷组对高考作文的要求更加细化:要有“说服力”!也就是要让阅卷者看到你的观点不是简单苍白的,证明过程是合情合理又不是简单套话。这就要求考生在形式创新和思想创新上下功夫,如在论证方法上做文章,除了例证法还要有对比论证、喻证法、引证法等。

  《我们自私的“智慧”》这篇作文在开头和结尾引用了两段名言,这样的引用,甚至让人想起在“狮城舌战”,最佳辩手蒋昌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人性本恶”时,画龙点睛般引用了一句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因为贴切,因为符合语境,多年之后依然让人难忘。考生在这里引用的向阳的诗,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在阅卷教师眼里同样会留下美好的印象。

更多精彩文章

  • 无人写诗出"险招" 粤高考优秀作文少引经据典
  • 点评福建省2010高考优秀作文:有睿智哲思 但过于“炫示”
  •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最容易出现的六种失误
  • 挖掘作文素材平时多多积累
  • 从培养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 用实例说话:一起练练20个模拟高考作文题
  • 寻找较好的切入口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