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观念的反思

来源:学习方法发布时间:2012-07-17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生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更多精彩文章

    • 《长江的开发》教后反思
    • 《黄河的治理》教后反思
    •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反思
    • 《西南边陲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 新老教材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 黄河的治理一课时的教后反思
    • 《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反思
    • 《香港》课堂教学反思
    • 初中地理研究课展示课后反思
    •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 地理教学反思记什么
    • 《地图》之【教学反思】
    •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