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设想

来源:爱学习发布时间:2012-09-25

一、复习范围:

一、二、五单元何附录前六首古诗

二、复习目标:

1、  语文素质:

①掌握“匿”等100来个常用字和“恶”等10来个多音多义字。

②掌握“油光可鉴”等50来个常用词语和“标致”等20来个动态词语。

③熟记“鲁迅”等20来条文学常识和重点课文中的语文常识。

④背诵、默写古诗文及名篇中的名句。

⑤把握重点课文在写法上的最主要特点。

⑥积累古诗文中的重点实词和某些词汇现象,以及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2、  人文精神:

①把握课文内容、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②体会、感悟重点课文中关键语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3、  学写颂“母爱”或说“读书”的文章(以记叙文为要)。

三、复习重点:

1、  名篇的语文知识把握和人文精神的感悟。

2、  重点课文片段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复习难点:

1、  体验、感悟、探究习题的解答方法、技巧的指导。

2、  鉴赏名诗文能力的培养。

3、  描述人、事能力的培养。

五、复习资料:

SMJ单元卷A;达标测试期中卷。

六、复习课时:

6课时。

七、复习方法:

1、  讲练结合。讲,点到为止;练,讲究规范。

2、  先分单元,后综合。

八、复习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

(二)复习过程:

1、语文知识检查:

①常用字注音。

②常用词解释。

③作家作品、课文中心、作者情感等常识性知识按提示默写。

2、教师点击要点:

 如:写法、动态词语和关键句的理解。

 注意:课后习题应重视。

3、片段阅读与理解:

  ①注重运用手头资料,如“单元达标测试卷”、《作业 本》、《同步训练》和《天天伴我学》。

  ②关注侧读课文。

③重视审题、解题方法指导。

④突出重复出现的关键题型。

4、小结:

  肯定、赞扬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复习的情绪、行为及成功的经验。

5、布置作业 :

  SMJ第一单元A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容:

   第二单元。

(二)复习过程:

1、  检查、校对第一课时的作业 。

方法:请学生提出答题中的疑惑,教师给予提示。

2、  出示常用字词,请学生注音、解词。

3、  请学生按老师提示回答文学常识和语文常识。

4、  教师点击要点。

5、  片段阅读与理解。

①《雪》(删去2、3段)

②《海燕》(7—11节)

6、  小结:

根据学生对本单元复习状况,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7、  布置作业 :

SMJ第二单元A卷。

 

第三课时

(一)复习内容:

第五单元。

(二)复习过程:

1、  检查、校对第二课时作业 。

2、  出示常用字(包括多音多义字),请学生注音。

3、  按提示默写文学常识及诗文中的名句。

4、  点击文体知识。

5、  提示重点实词。

6、  归类说明文言词语现象:

重点是通假字,关注读音须读本字音。

7、  提示重点句的翻译:

重视课文已注全句的理解。

8、  阅读与理解:

重点是课后习题中有关课文内容、思想方面的题目。

9、  小结。

10、布置作业 :

   ①按理解设计提示语抄写或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②SMJ第五单元A卷。

 

第四课时

(一)复习内容:

检测。

(二)复习过程:

1、检查、校对第三课时作业 。

2、检测:

达标测试—期中卷(一)。

3、布置作业 :

达标测试—期中卷(二)。

 

第五课时

(一)复习内容:

作文训练。

(二)复习过程:

1、  校对、点评达标测试期中测试卷(一)(二)。

2、  作文训练:

①简单回顾半学期来的作文情况。

②提示两个话题写作上重视的例子:

⑴话题涉及的内容(材料)。

⑵文体的问题。

⑶拟题。

⑷其他。

③讨论、交流写这两个话题的想法。

3、  布置作业 :

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完成一篇不得少于500字的习作。

 

第六课时

(一)复习内容:

作文和查漏补缺。

(二)复习过程:

1、  指名学生交流习作。

2、  教师做简要点评,并针对共性问题作温馨提示。

3、  留20分钟给学生自由复习、教师巡视,发现漏缺,及时提醒。

4、  布置作业 :

背诵古诗。

    更多精彩文章

    • “背诵常见名言名句”复习备考资料
    • 2007年中考语文复习提要
    • 语文版初中语文总复习之课文重点生字词
    • 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解题解答
    • 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方法(下)
    • 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方法(上)
    • 中考语文总复习
    • 翠园初中部中考字词复习材料汇编
    • 翠园初中部2005年中考复习资料·病句类型
    • 翠园初中部2005年中考复习资料·初中语文1—6册词语解释
    • 中国作文批判(前言)
    • 源于诗词的作家笔名
    •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
    • 巧用小对联,搞活大语文
    • 再读《庖丁解牛》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