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庖丁解牛》

来源:教案设计发布时间:2012-12-11

,目光扫着那熟悉的语句,心里涌起老友重逢的亲切。忽然,“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令我心一动:阅读教学,不也应该找准一个进刀的卻窾,才能在文章这个复杂的“牛体”中运转自如、游刃有余吗?带着这份心动,我开始了在阅读教学中寻找 “庖丁式”的快感。

教《荷塘月色》,我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然后找出本文写得最美的部分。没费多少时间,大家公认的地方找出来了:描写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三个自然段。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自选其中一段,谈谈自己认为美的理由。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同学们认识到:课文的美,得益于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成串的比喻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去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唤起读者诗意的联想;课文的美,得益于作者精心选择了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如第四自然段的“点缀”、“挨”,第五自然段的“浮”、“泻”等;课文的美,还得益于作者对形容词的匠心独运,全文运用大量的叠词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和姿态,“使得文章写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时也使行文轻缓舒徐,读来富有节奏感。”

再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思考,面对如此美景,为什么作者在第六自然段末尾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该如何理解呢?在学生阅读思索的同时,我提示到:看看文末告诉我们本文的写作时间,再想想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对作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再通读全文,并注意想想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这样可能容易想明白。在师生的再一次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文章开头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独游荷塘,正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宁静”。虽然自然的美景确实让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梦总是要醒的,醒来之后,作者发现,短暂的宁静之后仍然还是“不宁静”,因此才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之叹。这一叹,正是作者不满当时黑暗的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到前进方向,心情苦闷而彷徨,思想矛盾而复杂的生活处境和思想状况的真情流露。

在轻松愉悦而又不乏紧张激烈的气氛中,全文的教学任务顺畅而自然地完成了。学生们紧张而兴奋的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鼓励着我继续寻找。

教《智取生辰纲》,我找到了“智”这个“进刀的卻窾”,让学生从杨志的“智送”与晁盖等英雄“智取”的对比中,去理解北宋尖锐的社会矛盾,去理解杨志精明细致、对下蛮横无理、一心想往上爬的性格,去理解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英雄群体形象。

教《药》,我找到了“茶馆谈药”这个“进刀的卻窾”,让学生从“小茶馆”这个“大世界”里,揣摩不同身份的人对“药”的言谈表情,瞻前顾后,前拈后连,去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去揣摩细节描写的深刻含义,去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去感受鲁迅先生“对国人精神麻木、愚昧落后的痛心,疗救国民灵魂的急切之情。

……

经过数载寻找,我的阅读教学终于也算得上顺畅而自然了,学生也喜欢上了语文课,今年高考也给了我与学生比较丰厚的回报,但更重要的是我从这个“进刀的卻窾”中找到了运转自如、游刃有余的感觉,我相信,这种感觉会鼓励着我坚持不懈地寻找下去。

感谢庄子先生的《庖丁解牛》!

 

    更多精彩文章

    • 巧用小对联,搞活大语文
    • 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歧变
    • 中国作文批判(前言)
    • 再读《庖丁解牛》
    • 源于诗词的作家笔名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