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好好学习发布时间:2013-01-09


  《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规律,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操作、讨论、计算,学习兴趣浓厚,摒除了教师告诉学生解题方法,学生再进行练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
二、结合生活实际,多实践。
  在教学《整理书包》(实质是分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到菜市、书店、超市等地方去观察叔叔阿姨是怎样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的。到课堂上让学生汇报时,学生收集的数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真令我吃惊。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小学数学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传统的数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开放的课堂教学就要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数学信息,从而形成数学问题,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低段儿童适当的布置他们进行小调查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也避免了读“死收”,同时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得轻松自在,这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多探索。
  如我在教学第二册的《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时,我首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兴趣来了,然后轻松的导入新课。又比如第一册认识钟表时,我给学生编了一个故事,把“时、分、秒”称作时间王园里的三兄弟,出示载有时针、分针、秒针头饰的三个胖瘦、高矮不一的低偶,让学生给它们取名字,再通过小故事,学生根据具体特征,很容易地记住了他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所学知识。
  

    更多精彩文章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体会与反思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乐学”(小学)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六法
    •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 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应用意识的培养
    •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 数学课堂教学追“新”现象冷思考
    • 六年级数学小组教学反思
    • 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 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
    • 把计算融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思)
    • 现代教学手段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