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考集:活动越多越好吗?

来源:写作辅导发布时间:2014-10-14

    笔者曾听过一节二年级《时、分的认识》。由于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本课的知识点繁多而杂碎,执教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猜谜语。(录音播放了4个有关时间和钟表的谜语,虽然学生经过思考最终都猜出来了,但是花五分钟时间用不同的谜面打同样的谜底,显得重复。) 
    (2)认识钟面,观察小组内自带的各式钟表。(学生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有像小猫、小狗、小熊的,有的一按按钮就发出鸡叫、狗叫的,还有的放在桌上就不停地摇动和点头的,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 
    (3)巩固钟面知识,让学生画钟面。(由于学生刚才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钟面外型和功能上,再加上学生徒手画圆的技能较弱,展示学生画的钟面时竟没有一个是基本准确的,甚至还有很多学生画的是小猫、小狗。)  
    (4)认识1分,通过静坐、测脉搏、数数、跳绳等活动体验1分。(教师把学生分成四组同时开始活动,结果数数组有的数得很快有的数得很慢互相干扰,测脉搏组好多学生找不到脉跳处以至汇报时闹了很多笑话,跳绳组的两个代表跳到半分钟时就满头大汗直喘气实在跳不动了,在这么热闹的活动中,静坐组还能静坐吗?) 
    (5)认识1时,通过上课、课间休息等多媒体画面体验1时。 
    (6)认识几时几分,让两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看出几时几分的。(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老师只叫了两个优生口答一带而过。) 
    (7)学生拨学具种。(老师说时间学生拨,同桌说时间互相拨,) 
    (8)比赛修钟表(把标明时间但缺少时针或分针的钟面添上指针,看谁修得准修得快。) 
    (9)排序——合理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选择了8个同学戴上写有时间的头饰到台上排序并说一说这个时间该干什么,这个活动花费了将近十分钟,但活动的目标与本堂课有多大关联呢?) 
    (10)故事“时光老人来做客”。(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很多老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老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 
    笔者以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但在设计活动时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出发,每一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活动的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语)。  

    更多精彩文章

    •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评定的几点思考
    •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 数学课堂教学追“新”现象冷思考
    • 《9加几》教学案例设计及我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 对“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思考
    • 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 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超越——关于教学《中括号》的思考
    • 对当前“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 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随想
    •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 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
    • 六年级数学小组教学反思
    • 现代教学手段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 把计算融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思)
    • 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