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是关键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12-18

 
   作为新教师,刚刚从学生时代脱产出来,如今却已为人师,不免有些许感慨,尽管在从事教育工作,可毕竟初出茅庐,各方面比较稚嫩,半年工作下来我也对教学有点想法。我觉得授人以鱼,只享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要渗透到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自学能力就会逐渐增强,才能达到以师生的最少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自学历来是人们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自学成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早有记载。恽代英烈士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忽视自学乃是“学牢”式的一种弊端。他写道:“吾人所谓学问只限于在学校之功课,功课以外无学问,学校以外无学问”。他倡导“自由研究”即自学,希望人们把课堂扩大到图书馆以至整个社会,把整个人类科学文明的沧海作为自己自由翱翔的天地。显然,这个见解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个有求知欲的人,虽不可能在学校里呆一辈子,但必须与学习相伴终生。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它特殊的知识要求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即使是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十几年所获得的知识也只能说是为事业需要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不能一下子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因为,处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21世纪的今天,任何工作部门、岗位,都有个技术不断改造、更新的问题,“知识更新”是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青年人要胜任本岗位的工作,要想为“四化”作贡献,要想一生有所作为,都有一个再学习和不断学习的问题。
  对于在校的高中生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项基本功。如果你在学校里就注意培养自学意识和自学方法,那么离开学校,走上事业岗位后,要养成业余自学习惯,坚持自学不倦就容易得多。你一生将因此受益不尽。自学并不是无师自通,自学的一套本领,可以在学校里系统培养。在校期间可借助于教师指导,掌握了这套方法,日后没有教师指导时,自己也就能结合实际,应付自如了。有经验的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学会预习,预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学的“演习”。在学校里养成自学习惯的人,不仅能学好课内知识,还能打开眼界,广泛涉猎。从而获得更多知识和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同志说过:“只知道捧着课本笔记硬背是没有用处的,至多只能应付考试。学会了自学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了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学校里养成自学习惯的人,的确可以终生受益。
  自学,归根到底是个自觉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自学的目的和动机问题。为个人功名利禄而学习,可能一时很顽强,但不可能持久。有所得即自满自足,遇挫折则偃旗息鼓。只有把个人的学习目的和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心中点亮一盏为共产主义美好未来奋斗的理想的明灯,充分认识和理解时代的呼唤、祖国的期望、人民的重托,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以“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为己任,才能产生永不枯竭的动力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在自学成才的大道上刻苦奋进,自强不息,为祖国和人民作出重大的贡献。
  当然,自学强调学习的独立性,但也并不排斥求师。在自学中求师,在求师中自学,这又是相辅相成的。自学者看上去没有固定的老师,但这又给自学者带来了求师的灵活性。可以慕名求师,可以致函求师,可以专访求师。求师不一定非求“名师”不可,只要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都可以尊之为师。只要仔细查找一下,我们周围就有许多“能人”。发现人才要*“伯乐”,寻师时,自己就要当“伯乐”。
  一个人,如果既善于自学,又善于求师,也就是给自己找到了在求知大道上奔驰的两驾马车。因此我们希望前进在成才路上的自学青年,不要悲观,不要泄气,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宽广的道路走下去,不必望着高等学府的门墙叹息,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自学成才之路上,不仅肯定能学到比较扎实的知识,而且能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研究方法

    更多精彩文章

    •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应用意识的培养
    •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好数学
    • 全面培养,发展个性,悉心育人
    •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 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 营造美育环境,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 设计开放型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
    • 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 把计算融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思)
    • 六年级数学小组教学反思
    • 现代教学手段较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