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4-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   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四、板书

    更多精彩文章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教学设计_教案设计
    • 【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课时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 1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长相思》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8
    • 《草原》教学设计7
    • 《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迷人的张家界》教学设计
    •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杂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