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鹰之歌

来源:子女网发布时间:2010-03-03

  在夏天的月夜, 当你走在去城镇或村庄的小路上, 就会听到"tuck—tuck—tuck"的叫声, 声音嘹亮而轻快, 這是夜莺在歌唱.人們都赞美夜莺深夜的吟咏和嘹亮的歌喉, 历代文学家赋予它无限的诗意.

  夜莺实际上应为夜鹰, 体长約28 厘米, 只因它的歌声动听如莺, 又在夜间鸣叫, 故人們称它为夜莺.夜鹰又名蚊母鸟.唐代李肇作的《唐国史补》上记述: "江东有蚊母鸟, 夏则夜鸣, 吐蚊於丛草间".可见古代人們对它已有所观察和了解, 但对於"吐蚊"却是误解.夜鹰, 它是白日休息而夜间活动的鸟类, 喜欢吃蚊虫和金龟子等昆虫.夜鹰嘴大, 它具有非凡的空中捕食本领, 有时也到草丛间低飞, 张着大嘴捕食蚊虫, 因而被误解为"吐蚊"了.

  在欧洲还流行着一种传說: 夜鹰嘴形特大, 它們常常混在羊群里, 悄悄地偷吸羊奶; 因此当时欧洲人就把夜鹰叫做goatsucker", 即"吮羊奶鸟"的意思.其实它并不偷吃羊奶, 不危害人畜; 相反它們却給人类造福, 它們捕食大量的蚊虫、金龟子.有人曾解剖一只夜鹰的胃, 见到里面有五百多只蚊虫, 可见它們是为人类除害的朋友.由於人們欣赏夜鹰的歌声, 在想象中留下了美丽的形象.殊知夜鹰并不美丽, 几乎通身暗褐色, 杂以各种斑纹.它們白天喜欢蹲伏在山坡草地或树枝上休息, 其羽色酷似树皮, 不易发现, 因而老乡又叫它为"贴树皮".

  一般熟悉夜鹰的人們都知道, 它那优美动听的歌儿, 只有在夏天才能听到, 甚至彻夜久鸣不休.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因为夏天是夜鹰的繁殖季节, 它們要寻找伴侣, 鸣声就是求偶的重要表示.夜鹰不筑巢, 雌鸟將卵产在林间、灌丛、草地及岩石上.卵白色, 外壳杂以灰褐和暗灰色.雌雄鸟共同孵卵, 夜间由雌鸟担任, 白天由雄鸟替换.

  夜鹰有許多特殊结构适应捕捉蚊虫.它的嘴短而宽, 兩侧生有成排的硬须, 能像昆虫网一样把蚊虫兜捕入口中.它們的脚很灵巧, 奇特的是中趾内侧有栉缘, 就像一把梳子, 可用來梳理嘴须上绊着的昆虫.它們的翅长尾长, 羽毛蓬松细软, 飞翔时不发出声音; 然而飞行力强, 速度高, 能在空中急速迂回辗转, 俯冲扫荡.兩只大大的眼睛, 在微光中能敏锐地察觉蚊虫和夜蛾.

  由於夜鹰嗜食蚊虫, 遇到严冬季节, 食物就发生困难.此时, 它只好降低新陈代谢而呈"休眠"状态, 待到來年开春才复苏过來, 开始它們的新生活.夜鹰的休眠现象在鸟类中是罕见的.

  世界上約有90 种夜鹰, 有的种类分布很宽, 带有世界性.我国有8 种, 云南有5 种.毛腿夜鹰和黑顶蛙嘴夜鹰在我国仅分布於云南; 有一种林夜鹰, 除云南外, 还见於台湾省和海南岛.另有一种普通夜鹰, 则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 特别是长江以南为最多.

  也有人认为, 文学作品中的夜莺应是一种比夜鹰小的鸣禽--歌鸲一类的小鸟, 例如红喉歌鸲.它們广泛分布於我国, 冷天在南部越冬, 夏天到东北、西北繁殖, 属季节性迁徙鸟类.這种鸟体态玲珑, 叫声清婉, 多鸣於夏夜, 人們常將它养作笼鸟.它是国内有名的观赏鸟之一.但是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先生不同意這种看法, 他认为文学中的夜莺就是前面說的夜
鹰.

  人之所以能說话唱歌, 是因为由喉部的声带振动, 音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强弱都是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口腔形状, 舌、齿、唇等灵活多变的动作共同配合的结果.人的发音原理与打鼓鸣锣的道理一样, 都是由於物体振动而产生.

  生物界里的动物也有這种本领, 尤其是某些鸟类, 那婉转动听的鸣声, 人們常常赞喻它們是歌唱家, 其中以夜鹰、歌鸲和画眉更为出色.鸟类动听的歌儿是怎么唱出來的呢?它們与哺乳动物不同, 喉部虽然没有声带, 但是在气管的下段与兩支气管交界的部位, 却有专门的发音器--鸣管.鸣管实际上是气管的一部分, 其上附有能振动的鸣膜; 左右支气管交叉处有一背腹方向伸展的软骨, 叫做鸣骨, 其上有半月形的粘膜叫做半月膜; 鸣管的外面还有鸣肌.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 气流冲击鸣膜和半月膜而振动发音, 加上鸣肌的有力收缩, 使鸣膜的松紧在不断地变化, 因而发出的鸣叫声就变得委婉动听.

  昆虫、鱼类、蛙类也各有自己的歌喉, 它們的发音器也各不相同.例如, 每年夏天, 众蝉齐鸣, 响成一片.蝉的鸣叫声发自雄蝉腹部兩侧的发音膜上, 腹部肌肉的收缩使此膜受振动而发音, 声音又经过腹部的特殊共鸣器作用而更加响亮.蜜蜂飞行时产生一种"嗡嗡"的简单音调, 它們的发音是靠翅膀的振动.科学实验告诉我們: 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一般振动440 次, 如果带蜜飞行每秒钟为300 多次; 在夜间令人烦恼的蚊虫鸣叫, 也是由振翅而发声, 每秒钟振动常在160~500 次左右.昆虫中的膜状翅膀每秒钟振动在16~20000 次之间, 由於震动次数的悬殊, 就会发出不同高低的音调來.蛙类的鸣声发自喉头上的兩条声带, 它的咽部兩侧还有兩个鸣囊.鸣囊内可进入气体, 当蛙呼气振动声带鸣叫时, 兩边的鸣囊起着共鸣作用, 使声音更为宏亮.

  人的生活是社会性的, 动物的个体也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們有自己的亲朋邻友, 也有敌人, 彼此间有联系有交往.因而人有语言, 动物也缺少不了表示语言的信号--鸣声.一般动物在繁殖季节鸣叫特别频繁, 甚至平时默默无声的戴胜也会"咕、咕、咕"地引颈高歌; 蛙类更是彻夜狂鸣不息.动物在繁殖期的鸣叫, 显然是为了寻找伴侣, 向对方表示青睐和爱慕的一种语言.大雁和緑头鸭在迁徙时成群飞翔, 此时它們的鸣叫是作为相互招呼的信号, 以免有成员掉队失散; 相思鸟和太阳鸟在丛林中生活, 由於枝叶茂密易阻挡視线, 它們也常以鸣叫招呼伙伴.母鸡在孵化或带领小鸡时, 遇到有人走近它, 便会立即羽毛耸立, 怒发冲冠, 发出不友好的警告声, 以示自卫反击.冬天的早晨, 红日东升, 白脸山雀和画眉等許多小鸟在啄食美味的果品, 它們边吃边叫.大雁是多年配偶的鸟类, 它們一旦找到伴侣以后就结为终身, 如果一方受害, 另一方將盘旋在伴侣周围, 并不断发出悲惨凄凉的叫声, 這是哀鸣.

  利用动物的各种声音为人类服务, 早已引起人們注意.现代电影中, 也常录用鸟的鸣声, 以增加各种环境的实感, 衬托人物的心理.許多猎人用竹叶、树叶等物模仿鸟兽的各种叫声來进行诱捕.生物学家們研究昆虫的鸣声, 达到招引益虫、消灭害虫的目的, 从而确保粮食和农业的丰收.

    更多精彩文章

    • 等级分明的阿拉伯狒狒
    • 动物摆渡拾趣
    • 动物的学校
    • 动物界的先礼后兵
    • 渡渡鸟与大栌榄树
    • 海豹警察
    • 虎毒不食子的质疑
    • 家犬接生救主妇
    • 巨人长颈鹿
    • 可怖的吸血动物
    • 求爱的炮声
    • 冬眠的动物春天才能醒来
    • 野生动物的杀幼子行为
    •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 河马习惯呆在水里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