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清华大学招生新政体现责任与担当

来源:子女教育发布时间:2012-08-17

  清华此举势必产生的示范影响,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为更多寒门农家子弟带来“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清华大学放了一颗招生“炸弹”。

  比较而言,国内高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清华大学很少在招生政策上有什么创新。而最近推出的“新百年计划”却很有些一网打尽的意思,将此前其他高校小心翼翼的试探与突破明确化,且出手大方、利落,让人忍不住说一声佩服。

  清华推出的“新百年计划”里,三类考生被给予最高降60分的录取优惠,这一幅度恐怕是现行高考录取体系可容许的最大值了。列入“领军计划”的考生,无须参加自主招生笔试,这给一小群优秀考生减了负,不必在自主招生考试季里东奔西突。“拔尖计划”只要有两名专家推荐,便可在限定专业予以降分录取,比之北大的“学业成绩居年级前5%”的底线,选拔空间似乎宽阔不少,让偏才、怪才有了一条进名校的特殊路径。

  排在首位的“自强计划”,则是招生新政中的最大亮色——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均可最多推荐一名考生参加清华的自主招生,他们一旦获得资格确认,将获得30-60分的录取优惠。

  作为一所获得财政投入最巨的国立大学,顺应民意,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平衡分配的情况下,在招生端口上给予贫困农村考生更多优惠和倾斜,尽力推进教育公平,算得上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给落后地区农家子弟更多进名校的机会,原本应由国家政策引导乃至强制规定,一校之力毕竟单薄。不过,作为中国教育界门槛与声望最高的老大之一,清华此举势必产生的示范影响,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为更多寒门农家子弟带来“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已实施数年,各校为招生选才新招怪招迭出,但大抵变的只是“术”,而非“道”。在我看来,今年清华推出的新政,才真正显示出高校拥有更多招生自主空间后的新气象,大学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也有了教育主体对担当社会责任的自觉与自愿,这才是教育发展之道。

  大学之道,在一个社会制度不够完善、思想道德混乱的环境里,拨乱反正,引领风气而不从众媚俗,从而给不同社会群体以选拔成才的机会,也给了原本面目划一的中国大学以创造不同文化、个性的契机。纵然这个过程中会有纷纷乱象,会有含混暧昧的操作空间和歪嘴念邪经的个案,但惟有清醒坚持,才能渐次实现中国教育的新百年梦想。

  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更多精彩文章

    • 高中教育时评:文理分科不利于激发人的灵性
    • 教育时评:"最牛高三班"没啥可"牛"的
    • 教育时评:语文教师在教中国人撒谎吗
    • 教育时评:别拿繁体字折腾中小学生
    • 教育时评:不能以安全为借口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 教育时评:如果邓小平考邓小平理论 得分几何
    • 教育时评:有感于艺术生长胖一斤罚20元校规
    • 教育时评:高标准要求教师恐引发中小学造假风
    • 教育时评:以“假民办”敛财令教育蒙羞
    • 教育时评:上海“最牛高考班级”的隐忧
    • 优秀作文欣赏及点评:改变一生的一句话
    • 沉稳:我最喜爱的一个形容词
    • 高考热评:学生跪拜 老师应该感到难堪
    • 热议教育:应探索适合学生的考试
    • 争议:跪谢师恩算不算教育的耻辱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