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69)(2)

来源:乐学堂发布时间:2014-05-10


   年龄再长而与少年时代挥手道别后,背起行囊出国旅行。在甫美洲的亚马孙丛林,惊见猴子的另一种命运。我住在亚马孙河旁一所简陋的茅屋里,有瘦瘦的猴子拴在细细的木柱旁。一双猴眼,恹恹的,没神没气;一对肩膀,垂垂的,无精打采。猴子天生的机灵和敏捷,全无。它好似已知道自己命运不济了。傍晚,一阵挣扎,几声惨叫,一切又归于沉寂。不久,炊烟生;香气溢,柱子旁的猴子,化成了锅里热气腾腾的猴肉。
   唉,行走于江湖而不练武功,活动于丛林而不避陷阱,让别人就手擒来而变为砧板上的肥肉,是咎由自取。
   时值猴年,顺手拈来几则小故事,借以自勉、他勉。
  
   5、年糕
   新年食品当中,独爱年糕。
   圆滚滚、甜滋滋、滑溜溜、亮晃晃,一看到它,心中便自然而然地生出喜庆之意、圆满之感。
   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寄居在祖母的家。每年岁暮,喧喧攘攘地准备过年的当儿,我最爱的,便是看祖母做年糕。
   尽管市面上有现成的糯米粉出售,可是,祖母担心那些糯米粉掺进别的杂质,所以,每年总买大包大包的糯米回来,自己磨。一面慢慢地转着那古老质朴的小石磨,一面脸带虔诚地喃喃细语:
   “年糕年糕年年高。”
   把愿望寄托在传统食品里的这种美丽的情愫,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 磨好了的糯米粉,像白雪一样,高高地堆着。祖母在糯米粉中加入水、加入椰糖,搅匀;然后,在圆型的铁罐里妥妥帖帖地铺上剪成圆形的香蕉叶,小心翼翼地倒入拌好了的糯米粉,再把铁罐一只一只地搁在炭炉上面的蒸笼里,蒸上几个小时。 蒸好的年糕,软滑如水,不黏牙、不滞齿,切片而食,幽香绕去,那股适口的甜味,晃荡晃荡的白喉头轻飘飘的流进了胃囊里,通体舒畅。
   别人做年糕,做不出同样的水准,登门讨教,祖母在倾囊相授之余,总会加上这几句话:
   “磨粉的时候,心一定要诚。年糕小气,你不诚心,便做不成它。” 祖母已去世多年了,然而,每逢新年吃年糕时,脑海里总会浮现祖母磨粉时那一张虔诚已极的脸,而这些年来,“你不诚心,便做不成它”这两句话,也成了我的处世哲学。
  
   6、九个小时
   每年端午节来临,便巴巴地等着享用婆婆包裹的粽子。
   知道我爱吃,婆婆总千方百计的托人从怡保把粽子捎来给我。每每接过那一大串沉甸甸的粽子,我觉得我的心也是沉甸甸的,满满的都是温暖的爱。
   剥开绿色的粽叶,展现在眼前那长方形的粽子,好似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粽子里的猪肉润腴柔嫩,栗子人口即化,而虾米、鱿鱼、冬菇的香,全都深深地钻进了糯米里,尝过者莫不交口赞誉。然而,我觉得婆婆的粽子令人齿颊留香的,是那别具风味的糯米:粒粒分明,晶莹剔透,看似结实,人口轻软如风。这种特质,全得归功于她独特的制作方式。他人包粽子,为求便利,通常都将糯米浸上一段时间以求缩短炊煮的时间;婆婆可不,她认为糯米不浸水,煮熟后才能具有“外韧内软”的特质。
   年轻时,精力旺盛的婆婆一口气往往可以包上百多个粽子,由洗粽叶晒粽叶、切佐料腌佐料、裹粽子蒸粽子、守炭火添炭火,都是她一个人独力支撑。最苦的是:没有浸水的糯米很难熟,必须连续不断的煮上九小时,少了一时半刻都不行。所以,包粽子是家里的一桩大事,端午节一来,家里“百业俱废”,独飘粽香。
   今年,婆婆迈入八十岁大关了,依然坚持自包粽子。我劝她:
   “糯米先浸浸水,蒸个三、四小时便熟了,不必那么辛苦。”
   “浸水?怎行!”婆婆不假思索地应道:“浸过了水,糯米会走形、走味的。”。

更多精彩文章

  • 写作素材专辑(2)
  • 写作素材专辑(3)
  • 写作素材专辑(4)
  • 写作素材专辑(5)
  • 写作素材专辑(6)
  • 写作素材专辑(7)
  • 写作素材专辑(8)
  • 写作素材专辑(9)
  • 写作素材专辑(157)
  • 写作素材专辑(12)
  •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 阅兵仪式观后感及素材大全精选5篇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