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写作文高考生王云飞考前两月温习上千古字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11-10-06

  ■本报记者潘京

  江苏考生王云飞用一篇佶屈聱牙的古文高考作文,展示了自己的所长;而在极短的考试时间里,他是如何完成这样一篇古文作文的呢?

  在不少人看来,王云飞是在用一篇古文高考作文冒险,所幸结局不坏;尤其是获得“眼球效应”之后,他不仅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箴言,还取得了“破格录取”的结果。只是他的成功,更深一层地折射出应试教育的无奈。

  王云飞家住江苏省如皋县下原镇文庄村,父母都是农民。对此次儿子的出名,母亲路女士感到很“突然”。因为在她印象里,儿子不过是一个本分、用功的学生。陡然间成为“明星”,让她很难适应。

  在家里,王云飞偶尔也干干农活,但大部分时间如其他乡村学生一样,都用来看书、学习。如今,提起儿子的学习情况,母亲觉得还“不错”,但对其精通的古文,则实在说不上个子丑寅卯来。“他看的书我看不懂,也不太管。”母亲说。

  考前两月就做准备

  王云飞个子不高,言语爽快。说起自己的事,时不时嘿嘿笑着,他说,写高考作文,就是想“一展所长”。

  高考前两月,王云飞就在为写一篇标准、切题的古文作文做准备。“所谓标准,就是词句用得准确,文章有古文言韵味。”王云飞解释,不像现代文,古文的行文要有气势,而且不能把词语用错。

  为此,一本厚厚的《高考古汉语词典》成为他朝夕翻看的“复习材料”。因为到底高考出什么题,他肯定不清楚,只有掌握了尽可能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在写古文作文时才不会缩手缩脚,为题所困。

  但认古字并不容易,枯燥,难记。两个多月的时间,他把高中三年来认的字又温习了一通,到了高考前,“基本上已经认下字典的一半了”。

  字典的一半究竟有几千字,王云飞没有计算过。不过,即便记了那么多的字,考试前,他的心里还是很忐忑。好在考语文那天他碰到的题目不错——《绿色生活》。他先迅速答完了基础知识部分,然后构思,打草稿,等修改完毕,才誊上了试卷。一个半小时时间,他完成了让阅卷老师要花上好几小时还不一定能看懂的一篇高考作文。“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mí],陈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jiàn]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bá],不诮[qiào]己而诼[zhuó]共工。未之可也……”

  高考过后的6月22日,当王云飞看到名为《绿色生活》的古文高考作文因为阅卷老师的推崇而见诸报端后,起先还不敢肯定是否为自己所写,直到发现报道中出现了自己写的句子,才主动联系了媒体。而随着媒体热炒,王云飞“古文奇才”的美誉声名鹊起,紧接着,他便被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了。

  录取原因很简单,王云飞有古文专长且理科成绩较好。媒体报道,当高考阅卷老师初看此文时,还以“怀疑卷”提交给了专家组,但经南京市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阅后,发现文中尚有五六十字自己也不懂。在查阅资料认真详读后他认为,此文不仅使用了大量古汉语,而且文章写得切题!一位负责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在看过作文后甚至评价,写这篇作文的考生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考前我跟我妈说了想用古文写高考作文,我妈不同意,说万一得零分咋办。后来又跟我爸说,他也不支持。可我想,自己有这个特长,不展示一下,有点亏。大不了这次考不好,再补一年就是了。”王云飞说,这样的尝试,值得。

  “古文天才”不是教出来的

  王云飞是家中独子,平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当地一家服装厂上班。家里除了他和爷爷奶奶,还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的叔叔需要照顾。

  爷爷奶奶尚能下地做一些农活。平时照顾叔叔,基本上就靠王云飞一个人。王云飞会做饭,也能下地做简单的农活,没事的时候就看看古文书籍,和爷爷奶奶聊聊天,很少去网吧或外出闲逛 。

更多精彩文章

  • 独臂教师在贫困山区坚守30年
  • 问答:如何集中精力学习才不走神?
  • 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 高考状元:寻找“快乐学习”
  • 学习思维应该怎样训练?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