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I卷历史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17-06-21


一、试卷分析

        2017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近日历史罗偶得网上上流行《论高考》一文,觉得甚是有趣,现摘录如下:

【鲁迅版】

        桌上有两张纸,一张是试卷,另一张也是试卷。初夏已经颇热,脊背上却一层又一层冷汗。题目照例是不会做了,先生的讲义上全然没有见过。责任似乎并不在我,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我耍棍,能行么?

       有趣归有趣,但言归正传,历史罗还是希望广大学子们能够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先来分析分析试卷:

        一、试卷分析 

试卷分布

题号

考点分析

突破点及备注

I

选择题

24

考点:分封制

突破点:注意标点符号,括号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卫,当时较富;鲁,当时富裕;燕,当时贫瘠。

关键字词:卫、鲁、燕皆为姬姓国,把周经济、文化带到各地。君主专制在秦朝建立,郡县制实现王室对对方的直接控制,夏商时期已是贵族世袭特权,故B、C、D都不正确。答案选A。

备注: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材料中看不出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出题不严密。

25

考点:郡国并行制

突破点:时间。七国之乱发生在BC154年,汉武帝于BC127年颁布推恩令,封国名存实亡,所以A、D排除。B项属于无中生有选项,表格涉及的是地方政治,而不是中央,因此选C。

26

考点:史料与史实

突破点:注意标点符号,括号起到了解释和提示的作用。秦王、太宗可以排除A;刘文静是唐朝将领不是主帅,偷换概念,排除B;“太宗有疾”只在《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属于孤证,因此是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D。答案选C。

备注:论从史出的原则。

27

考点:明朝社会生活的变迁

突破点:时间。抓住时间“明前中期”“明后期”饮食器具使用上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玉器商品化,冲击了等级制度,根据经济决定政治,容易得出答案B。

28

考点:洋务运动

突破点:关键字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税负,从而促进洋务企业的发展,增强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B、C项属于无中生有,且洋务企业属于清政府官营企业,因此没有被列强控制;D项由于洋务企业受到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的稳健发展,故D项错误。

29

考点:影响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

突破点:时间和关键字词。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比重占78%,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可以看出留日学生分布不平衡;根据时间1904年,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这些地区被开放,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所以选A;革命运动的高涨要在武昌起义之后,与留日学生多寡无关,故B项错误;C项无中生有;D项属于强加因果,故排除。

30

考点:抗战

突破点:时间。陕甘宁边区处于抗战时期,故A、C、D排除。

31

考点: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突破点:时间和关键字词。1990年提交中央报告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结合当时中国改革开放需要解放人们的思想,为了打破思想上的束缚所以认识到两者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都可以应用,因此选C。题干涉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因此A项排除;B、D项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32

考点: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突破点:关键字词和时间。“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宗教信仰意识是浓厚不是单薄,故A错误;苏格拉底时期才注重理性主义,而时间是BC9-BC8世纪,故C项排除;D项无中生有

33

考点:工业革命

突破点:时间和数据变化。根据表格可知,1770-1835年英国国民总收入数额迅速增长,工人实际工资增长缓慢,可得知工业革命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而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改善,但不大,C项过于绝对;根据表格1797年和1755年相比,工人实际收入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反而下降,故A项排除;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排除。

34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突破点:关键字词。斯大林格勒战役指1942-1943年,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在1955年,又是斯大林格勒也可以说明在1943年后,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在1918-1921年,故A项排除;苏联在二五计划已成为欧一世二,实现工业化,故B项排除;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故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已被中断,所以C项错误;而根据材料这时已是冷战时期,因此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

备注:做题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又是斯大林格勒。”

35

考点:政治多极化趋势

突破点:关键字词和时间。八国集团在1997年成立;1999年组成二十国集团。根据材料得知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原本冷战时期几个封闭的经济组织相互对立,现在走向了融合,因此冲击着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A正确;B项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需要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属于无中生有;C项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就渐渐进入世界体系,故错误;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

II

必修材料题

41

考点:近代民族主义

突破点:第(1)题考查分析能力,属于作用类,要从政治、思想等方面考虑;第(2)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属于比较类,从异同点方面考虑;原因从国情、社会矛盾等方面考虑。

42

考点: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的相互关联。

 

突破点:会写小论文,论从史出。首先要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拟出论题,然后根据史实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选修材料题

45

考点: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

突破点:第(1)题考查概括能力,属于特点类,根据要点和分值进行概括,首先要划分层次,其次抓住关键字句概括,把握概括三原则;第(2)题考查分析能力,属于意义类,比较容易从材料中得出。

备注:2010-2-16年全国卷改革题都考古代史的改革,今年开始出现新趋势,现代史改革,因此这个趋势还可能进一步发展。

46

考点:开罗会议

突破点: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

备注: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大多学校都没有专门讲解,因此历史罗觉得此题不是最佳选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

47

考点:季札

突破点:考查分析能力。

备注:弘扬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因此要重视儒学知识的相关内容。

 

复习建议:

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综合等能力,应用历史方法、历史思维方式及历史技能解读材料的能力。

    针对选择题:

    1.以本为本,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2.把握原则,论从史出。

    3.排除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绝对性等选项。

    4.抓关键字词,把握时间、时代特征,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及历史转型。

材料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理解、综合能力。

针对材料题:

    1.学会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概括的能力。

2.注重材料的对比分析能力。近几年全国课标卷对40题(今年第41题)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基本上都是中国与国外情况的对比。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锻炼这方面的能力,把握古今中外纵向横向对比。

    3.选修题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对于材料的提取,要注意关注与联系一下几个问题“特点、原因、影响、意义”这几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在材料中直接提取材料,如果需要结合史实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考虑。

41题考查创新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注重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针对41题:

    1.关注题型变化,做好能力提升训练。

历年全国卷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年的设问方式都不太一样,所以需将各种类型都做复习,锻炼各种设问的审题能力

    2.学会写小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于小论文写作的训练,用词要专业,分析要深入要注意列举具体的史实,如果是图片或者表格的材料,要注意对于图片和材料的提取和论述。论点一定要明确。针对论点在知识点中寻找可以支持你论点的论据,不要出现知识点上的错误;语言组织方面不要口语化,要用历史术语进行表述;最后要注意论点、论据、论述的分行表述。

二、真题再现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表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4.

4

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窗体顶端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住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顺丰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参考答案:

24—28 :ACCBA   29—33:ABCBD   34—35:DA

41.(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42.略。

45.(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46.(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47.(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窗体底端

    更多精彩文章

    • 【考点】高中历史超难记10大专题横向整理,思路清晰
    • 【高考历史】高中历史超难记10大专题横向整理,思路清晰、考点完备,值得收藏
    • 高中历史超难记10大专题横向整理,思路清晰、考点完备,值得收藏
    • 高中历史最难记的10大专题横向整理!思路清晰,考点完备!建议收藏
    • 高考历史备考:三大必考点详解
    • 【历史】对外交往与外交
    • 【历史】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 高中历史总复习之70个核心考点,古今中外全部囊括!
    • 高中历史总复习之77个核心考点
    • 怎么做高考历史大题?(全国卷)感觉自己写了一大堆写很多都没答到点上,但是答案却很
    • 手把手教你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
    • 中学历史学习法的五个原则
    • 高考历史短期内提高成绩策略 把握大纲抓基础
    •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随堂练习
    • 超完整的中学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