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扩展资料

来源:自学习发布时间:2012-12-08

 

 

历史文献中对罗布泊的记载

 

《山海经》

 

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一次记载了罗布泊的来历,“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所指今天的孔雀河、开都河、塔里木河等诸多河流。所谓“乱河”者,是指当时的河流纵横成网交织在一起美丽壮阔的景观。 

 

《水经注》

 

北魏丽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述罗布泊“少禽多鬼怪”。鬼怪者乃是当地特有的某些庞然怪兽。

 

《西域水稻记》

 

清代学者徐松,在《西域水稻记》中记载,“山阳平沙”“沙地旷远”,但应有很多地方仍然是“胡桐众生,结成林箐”。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着大队人马在这里考察时,他记述了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河岸,湖旁的芦苇密集成像一堵堵墙,飞禽猛兽成群结队,河道,湖泊里的鱼群到处可见。

 

关于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像绝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丽、多情;它像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温柔、诱人;它像是一牙白兰瓜——碧绿、甘甜、晶莹。

 

月牙泉边,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泉南岸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月牙泉泉内游鱼成群。据传,鱼叫做“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叫做“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之,月牙泉又被称为“药泉”。

 

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在掌声与嘲讽之间——余纯顺谈余纯顺

 

余纯顺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能否简单谈谈您的家庭?

 

答:载着温暖家庭的小舟已被时代潮流的不同观念追求所掀翻,名义上又纳入了父母开创的那个大家。但我心里清楚,我已不复有家了。多年来,我总是在遥远的天边牵挂着慈父和贤弟。

 

能否简单谈谈个人经历?

 

答:幼时为一顽童,很早就有人断言,此儿学好学坏将来都了不得。6岁母病,失去母爱,lO岁姐病,失去姐爱,父亲一生不得意。我少年时饱尝屈辱和不幸,常坐在屋顶遥望苍穹,酷爱古今中外名著,8岁便能读懂《水浒》、《三国》、唐诗、宋词等,已朦胧感到天底下有我迟早要去的地方,刻意将自已锻炼成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以迎接艰难的人生,梦想长大后或南征北战,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或当个白衣大夫,救死扶伤;或周游世界,寄情山水。青年时在安徽务农,刻苦自学,体察世态炎凉。1979年侥幸回城,破格跻身于临时工队伍干过一年之外,198O年家父伪造病情,英年53岁忍痛退休,我又混进正式工行列。1982年到1986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我,连闯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四个学历关,经在农场结识、后又回城教授职务的老友开后门,又在某戏剧学院戏剧系占据一旁听课桌。1988年7月毅然扔掉扼杀我生命欲和创造力的饭碗,背包行囊,去向远天的底下。

 

您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答:人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人应该是大写的。

 

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答:天神暂时不要将我召回,因为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您平生得到的理解与帮助是什么?

 

答:认为余纯顺可能不仅仅是余纯顺。

 

平生受到的最大的误解与侮辱呢?

 

答:余纯顺就只是余纯顺。

 

您在途中帮助过别人吗?

 

答:经常。例如在东北我救过一个将要冻死的女孩;在川藏路上,带领四个藏族少年闯过那八百里泥石流大塌方防区;多次使想自杀的人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我演讲过近百场,有几十万人次听过我的演讲,但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这对他们也是一种帮助。

 

您怕死吗?

 

答:我离开家的时候,没有带钥匙。

 

您爱出名吗?

 

答:凡是有利于人类进步与文明的名我都想出一出。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情?

 

答:如果没有,人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您路途中看到的最感人的事是什么?

 

答:一言难尽。有一次我在川藏路的四川新津县段,看到一位双腿萎缩、坐在一四轮小滑扳上的哑巴,正在奋力地用双手撑地作为滑板上行的动力,当我赶上去帮助他上到坡顶的时候,发现他脖子上吊着一个小罐子,里面有一条蓬头垢面的刚出世的小狗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它的主人,我被这份爱心感动得哭了。

 

有人把您当成偶像崇拜,您高兴吗?

 

答:不高兴,至少他们还汲有树立起不重复别人这样的观念。天底下没有不倒的偶像,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就像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事物的发展也有它的极限。

 

什么是创造力?

 

答:不重复别人,有预见性,并付诸有效的行动。

 

您在野外写日记没墨水怎么办?没灯光怎么办?

 

答:写作是天塌下来也不能废弃的,我身上始终带着好几支笔、手电和蜡烛。

 

您一路上为什么不搭车或骑自行车?

 

答:在整个行程中,只要我的双脚有一次脱离地面,却仍然在“前进”,那么我就是全世界旅行探险这一行中最大的骗子。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也就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非常苛刻,要求绝对的一丝不苟,你想我会那么做吗?

 

您路上病了怎么办?

 

答:要只身一人走完中国,一会儿在平川,一会儿上高山,—会儿赴北国,一会儿走南方,还经常在路边小饭馆进食时,被店主塞进一些臭烂肉,面感冒拉肚子是难免的,除了有一次像死鱼一样地在某地招待所躺了四天以外,其余都带病前进。

 

请问您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最大的优点是知道自己肯定有缺点。最大的缺点是坚信自己多少还有那么一点儿优点。

 

您最喜欢或最崇拜的人有哪些?

 

答:只是偏爱些,但不祟拜。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天赋、勤奋和机遇的综合。我比较偏爱司马迁、李白、徐霞客、彭德怀。外国有林肯和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已。

 

您平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答:读书,看电影,旅行,探险,坐在高处看远方,跟比我水平高的人谈话。

 

最喜欢的男人的品质或性格是什么?

 

答:坦诚,自信,有事业心,责任感强,爱妇女、孩子、老人和病人以及一切弱小无助者。

 

您最喜欢什么地方?

 

答:所有,美丽遥远充满神秘的地方,如青藏高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美国的阿拉斯加,南极等,尽管后两个地方,也许我这辈子永远去不了了。

 

那么苦您认为值得吗?

 

答:正好相反。我认为我是世界上在某些触角上最幸福的人,我甚至产生过无数次后怕,如果当初没选择这条路,那么我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假如中途遇难,您岂不是白走了吗?

 

答:我想没有人会这样认为,即使真是这样,也会有人继续走下去的。任何事情,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国人素来不以成败论英雄,道理就在这里。

 

拯救青海湖

 

它是湖,不是海。人们赋予它海的名字是因为它有海的气魄,宏伟磅礴,烟波浩淼。

 

然而有人预言,它可能会变成另一个罗布泊。事实证明,这并非杞人忧天。

 

青海“花儿”中有不少唱“西海”的作品,如“西海的头上云起来,日月山根里雨来”,“腾云驾雾的龙王爷,西海里为王着哩”。西海,就是众所周知的青海湖。

 

高原神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达4635平方公里,比洞庭湖大1.5倍还要多,环湖360多公里。据说过去骑马跑一圈也得十来天,即使今天的吉普车,环湖一圈也得花一天时间。

 

蒙古语把青海湖叫“库库诺尔”,藏语则叫作“错温布”,意思都是青色的海,与汉语同一意思。在历史上,羌人还把青海湖叫作“卑笔禾羌海”,汉人文献中又称之为“鲜水”、“仙海”,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青海”。直至1929年青海省成立才加了一个“湖”字,以区别于省名。民间认为青海湖是“西湖”,直至现在,河泊流域的老年人仍称之为“西海”。

 

青海湖还是一个历史名湖。秀丽的湖光山色、肥沃的湖畔草原,使青海湖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争夺这片风水宝地,历史上发生在青海湖边的战争持续不断。早在汉代以前,羌人在这块地方游牧为生,所以统称“羌海”。西汉末年,王莽在湖边设西海郡,筑城戍守。南北朝时,鲜卑乙弗部落拥有青海湖,首领号称“青海王”。南北朝后期到唐初,这里又是吐谷浑王国的中心,湖边有首都优傥城。唐代,吐蕃与诏朝大将薛仁贵、李敬玄、哥舒翰等先后在湖区大军团鏖战,争夺地盘,死伤不知多少人,所以杜甫诗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尽管唐朝在这里设筑了神威军、应龙城,但是长期的战争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环境,对此柳促庸又有诗句:“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在明代,蒙古诸部为争夺湖区而大肆杀伐,三世达赖喇嘛在湖边弘扬佛法,藏传佛都从此传入蒙古。清朝在湖边筑察汉城,每年会集蒙古王公祭海会盟。

 

青海湖还是鸟禽等野生动物成长的天堂。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分布有鸟类12万余只。湖区泉湾湿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栖息、繁衍区,春季有20多只黑颈鹤在此栖息,少数进行繁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也在这里越冬,数量达1500余只。保护区内还分布着普氏原羚、岩羊等兽类多种。

 

环湖崩溃

 

前些年,青海作家杨志军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环湖崩溃》。当时许多人认为这近似寓言,但这种寓言如今被现实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生态危机是青海湖不能回避的现实。

 

水位下降 有关专家根据历史资料推算,青海湖水位在1908年至1957年间,从3250米下降至3196.57米,平均每年下降17.2厘米,湖泊面积减少8.4平方公里。从1957年至1988年,湖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约10厘米,湖水含盐量也逐年上升。继鸟岛成为陆岛后,湖滨东缘又出现了两个脱离母体的子湖——尕海和耳海。气象专家的科研成果显示,由于上世纪末气候暖干,湖区周围降水少,注入青海湖的河水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青海湖湖水“收支”不平衡,加上人为活动因素,青海湖水位下降是必然的。

 

土地沙化 在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海晏县青海湖畔的沙龙已经向湟水河谷移动,根据6年前的数字,青海湖周边区域内现有沙漠化面积4.3万公顷,天然灌木森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为现在的14万亩。

 

草场退化 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草地是青海最好的草地,以金银滩为代表的环湖草原也是青海最优良的牧场,畜牧环境极好。几十年来湖区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区域内有10万人左右在从事农副业,开垦耕地34万多亩。每年夏天,一片连一片的油菜花美丽异常,人们对一望无际的金黄不由发出赞美之声。油菜地的大片出现,大量的草地被开垦为农发出赞美之声。油菜地的大片出现,大量的草地被开垦为农业综合开发用地,也成了环湖生态恶化的原因之一。

 

物种减少 青海湖是我国高原内陆湖区水禽候鸟栖息繁衍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区域内共有鸟类20种,约12万只,其中以鱼鸥、鸬鹚、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聚集较多。另外,区域内还分布有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物种。由于生态恶化,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尤以湟鱼为最。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数量也呈减少之势。

 

面临人类和自然界双重侵害的青海湖还能撑多久?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陈桂琛在一篇文章中断言:如果任由生态环境恶化下去,用不了40年,湖区的沙漠化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将进一步缩小,鸟岛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这对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将产生极大的危害。

 

湟鱼之痛

 

湟鱼的学名叫裸鲤,属高原冷水鱼种,因其生长在高寒、高盐碱的水体之中,个体生长速度极为缓慢。青海湖是湟鱼的主产区,过去民间曾有“马过布哈河都能踏死几条鱼”的说法,可见湟鱼之丰。近年来,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捕捞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湟鱼种群到了结构变异、产卵场被破坏的境地。

 

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占青海湖年注入量的70%,也是湟鱼最主要的产卵场。由于降水量减少,布哈河水量逐年减少。几乎每年都发生逆流产卵湟鱼,因搁浅无法洄游入湖而死亡的现象。最严重的1998年四、五月间,布哈河平均水流量由平常的每秒60立方米下降为1.3立方米,致使大批产卵鱼死亡在干涸的河道上,形成一尺多高的死鱼长带。今年的7月初,青海湖另一条注流河出现流,在长达17公里的河道内,附近支流内逆流而上准备产卵的湟鱼大量死亡,形成了一条半米厚的死鱼道。看到此景的渔政人员痛心不已,说当时的情景实在无法形容。

 

天灾固然可怕,但人祸所造成的结果一点儿都不亚于天灾。每年成鱼季节,有大量的渔郎进入湖区非法捕劳,鱼贩子也趁机进驻,进行现场收购。位于湖东北岩红沙山是非法捕捞集中地之一,每到捕捞时节,渔郎们就驾驶着手扶拖拉机及汽车,带着木制机船、渔网、简易帐篷等捕捞工具,进驻红沙山腹地,进行疯狂捕捞。并将捕到的鱼现场售给鱼贩子。这些鱼贩子身份和来源复杂,有从河南、四川等地来的民工,有环湖农场的职工和家属,还有来自湟中、湟源两县的农民。

 

湟鱼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1986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先后三次决定对青海湖封湖育鱼,效果并不明显。从今年1月1日起,省政府决定第四次实施封湖育鱼计划。封湖期为10年。在封湖期内,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湟鱼主要产卵场捕捞湟鱼。并在流通领域禁止销售湟鱼及其制品。封湖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对建造拦河闸坝、引水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环湖区域较大,加上渔政部门落后的装备和很少的人员,能否全面禁止偷捕现象不得而知,但我们不希望子孙后代们只在生物馆中看到湟鱼。

 

守土有责

 

人们称青海湖为雪域高原上的镜子。为使这面镜子永远洁净,不让她消失,青海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环湖生态和湖区资源。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青海湖区的鸟类资源就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部门每年在候鸟繁殖育雏季节派专人驻守管理。1975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中国政府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青海湖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6年6月,被子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12月,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其发展和保护纳入了国家有关计划。

 

面对环湖生态急剧恶化的局面,环湖州县政府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了防治沙化、草场恢复、减畜育草、河流治理等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作为生态大省,青海湖的治理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根据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日前制定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规划》,全面恢复青海湖生态要用30年时间。

 

规划显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青海湖区要实施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天然草地恢复等10项建设工程,治理范围涉及到海北、海南、海西3个州的4个县共23个乡。整个工程需投资70亿元,要用30年时间。记者向省计委有关部门求证该规划的可行性时,得到答复:规划已经过专家论证,但70亿元从何而来是个问题。作为青藏高原气候的重要“平衡器”,青海湖生态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的异常变化,从而直接危害到黄河、长江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状况。面对高原神湖的现状,中国人不能不着急,在此我们由衷祈愿:神湖早日恢复往昔风采。(祁永年)

 

    更多精彩文章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要点
    • 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 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岳阳楼记
    • 《春酒》学习要点
    • 《五柳先生传》学习要点
    • 苏教《有的人》资料
    • 《藤野先生》备课参考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