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写比较有效果--《孔子游春》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1-17

在看《孔子游春》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想:这篇文章我想让学生学到些什么? 
  《孔子游春》这篇文章寓意特别深刻,孔子这位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带着他的弟子去游春,当他看到司空见惯的水却说勒一段以为深长的话,意在教育自己的弟子也能象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文章人文性的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片断的写法,课文中有两个片断与众不同: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这两段在写法上很特别,第一段中作者用了暗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一样的语言讲大自然的魅力表达出来,而第二段作者先将水的特点写出然后一针见血指出君子的特点,和我们平时的顺序大不一样,可就是这不一样的顺序,才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孔子这番话的真正含义,可是,同样诗两次写,效果却大不一样: 
  在处理第一段的仿写,我安排在第一课时中,处理这段写景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学生充分读,体会这段话所传达的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这段话很特别,谁已经发现了?”学生很会想“这段话作者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读上去琅琅上口”“作者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发眸子絮语都是人的特点”…… 
  七嘴八舌说了不少。将我想告诉他们的都通过他们自己的嘴说说了出来,但是他们还漏了一点,我不动声色的引导:“再读一读,还有什么你们没有发现?”思考了一会儿,有几个机灵的发现了:“这段话还有比喻的修辞?”正中我意,“哪为什么有那多么同学没有发现?比喻你们很熟悉的?”我问道,“这里的比喻没有我们熟悉的词,什么‘象’‘似的’……”学生渐渐说出了最重要的内容,“是的,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比喻词,用了一个‘是’但是你认真读会发现,它是比喻句,这样的句子就是‘暗喻’”在他们的基础上我小结,“其实你细心观察的话,你也能写这样诗一样的语言,谁原意尝试一下,先思考一下”我趁热打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写得很快,而且效果也很好: 
             滚滚春雷是她前进的步伐, 
             曼妙薄雾是她遮脸的轻纱, 
             五彩花朵是她灿烂的笑容 
             …… 
  可是第二次的写却不尽人意,第二次的写是在公开课上,当时可能我自己也有些紧张,而且时间也比较紧凑,幼稚的想法:一节可似乎应该很完整的,于是就有下面的不满意了:第二段的含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可以理解大概,稍微引导也能够明白孔子的良苦用心,在学习省略号时,学生也知道省略的是水和君子的共同特点,“那么你们能不能模仿作者写写水还有什么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也是君子的特点”我抛出我的要求,当学生在下面久久没有动笔的时候我意识到:我这个环节安排错了,于是只能找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读读,草草收场。第三课时,我只能再走回头路,再次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段话的特点,当然,效果好多了。 
  两次都是写,可是由于前期做的功课不一样,效果截然不同,看来,要象写的好,在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原话,真正读懂作者的话,这样的写比较有效果。

    更多精彩文章

    •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 《冬夜的灯光》读后感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
    • 读是基础 感是关键——《读后感》教学说略
    • 听任老师《一夜的工作》感悟
    • 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让说话和作文风趣一点
    • 教案当在品味反思中生成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