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中创新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

来源:好学堂发布时间:2015-02-09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是学生获得丰富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利用教材教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尽量扩大教材的外延,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手、眼、耳、口、脑并用,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求得发展。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千方百计地简化书本知识,下最深的工夫去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能够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走课堂内外互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教材中富含创新因素,举一于课内,反三于课外,就学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起学生探索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达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目的。下面,以《乌鸦喝水》和《画》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教师在利用教材为主导,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乌鸦喝水》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乌鸦喝水》一文中写到: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找到水后发现又喝不着时,乌鸦想出了衔小石子防进瓶子里,水渐渐满了起来,终于喝到了水。此时,教师便可以设问:小乌鸦很聪明,但小朋友们却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除了衔石子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此问一出,必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看看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1:乌鸦根本用不着衔石子,它只要把瓶子弄倒或打破,不就轻松喝到水了吗?
学生2:乌鸦可以找一根麦管等当作吸管,把水吸出来喝,既干净又卫生,还不会把水源弄脏,好让其它口渴的伙伴来喝水。
学生3:乌鸦可以在瓶子旁边挖一个小坑,找毛巾等把水吸出来喝。
••••••
暂且不说学生说的是对是错,这样的教学,比教师补充介绍效果好得多。每一篇课文,它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教学中,教师要抛开传统的观念,大胆防开学生,让学生不怕出错,大胆探索,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好处。
    二、《画》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画》一诗的教学,教师可以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上课铃响后,教师手里那拿着一个圆同状的东西走进教室,学生见到,好奇心一定会增加,猜想教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便可顺势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大家想知道吗?在这轻松的过度环境里,学生开始了新的思考。教师打开画,学生们便会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此时,教师便可以导出教学课题:画。同时,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有什么,看看谁观察得仔细认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走到讲台前,自己参观。教师此时只是组织秩序,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即可。
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然后,提出问题:画中的山是什么颜色?让学生走到教室的后面观察后回答,教师便可以导出诗句:
远看——山有色
再观察画面,让学生走上讲台听听画中的水是否有声音,此时学生便会明白,这叫:
近听——水无声
教师再次引导,把画与室外的环境结合起来:春天,百花盛开,而此时,春天已经过去,百花早已经凋谢,而画中的画依然开放着,这就是:
春去——花还在
引导学生再次走上讲台,吓唬画中的小鸟,发现画中的小鸟并不怕,他们就会明白,这叫:
人来——鸟不惊
••••••
这样教学,不用教师强迫学生背诵,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背熟悉了古诗。这样教学,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满足了儿童与生举来的好奇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与亲身体念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创造意识。

    更多精彩文章

    • 关于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 挖掘文本资源,放飞学生灵性
    • 用巧妙的设计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 ——第三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 挖掘美育资源
    • “知行统一全面渗透”的四层次思维能力的探索
    • 悟性思维与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用巧妙的设计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
    • 求异思维的训练--《跳水》教学反思
    • 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听任老师《一夜的工作》感悟
    • 让说话和作文风趣一点
    • 教案当在品味反思中生成
    • 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