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基础原料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01

日本化学工业原料在1955年以前一直是以煤炭为主。然而由于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的需要量激增,价格不断提高,限制了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以煤炭为原料的工业过程比较复杂,劳动生产率低下,化工产品成本增高,削弱了国际竞争能力,从而难以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甚至还有所下降。1955年日本化学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为12.6%,而 1960年则下降为10.6%。1955年化工产品输出的比重为4.6%,1960年则下降为4.2%③。此外,由于过去优先发展肥料生产的政策,已使国内的肥料市场达到饱和而需要重新开发新产品,转换成为以石油为原料基础的高分子合成工业体系,从而才可能再把化学工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这些都急需把以煤为原料基础的化学工业转换成为以石油为原料基础的新的化学工业体系。
     在客观上,当时日本化学工业也具备了这一转换条件。首先是当时世界原油供给过剩,价格低廉,且同美国相比,日本同世界第一石油产地的中东地区相距较近,运输价格仅及美国的一半①,转换成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制品后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是当时国际上的石油精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使日本得以及时引进最新工艺技术,诸如流动床催化裂解工艺、高辛烷值挥发油和高级润滑油生产设备等先进技术,迅速建立了世界第一流的化工企业。这使得石油精炼部门成了当时日本化学工业中引进最多资金和技术的部门②。于是日本开始大量输入原油。1945年时仅输入45万公升,1955年时则猛增到1195万公升,1960年又达3742万公升,到1973年的石油危机前已高达26450万公升,相当于1945年的589倍。原油处理能力,1955年为26万桶,1965年猛增到199万桶,1973年上升到541万桶,1978年为594万桶,相当于1945年的313倍。
     这样就使日本化学工业原料迅速发生了根本转换,并使以石油为原料基础的有机合成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以乙烯生产能力来看,1966年时最高的是美国,为485万吨;其次即为日本,是120万吨;第三是西德,为104万吨。日、美、德的比是100∶403∶87。进入70年代后日本的生产能力又有较大增长,1976年日、美、德生产能力比为100∶251∶73,缩短了同美国的差距,拉大了同西德的距离,成为世界上乙烯生产的大国。实际上,从 1957年开始日本化学工业就逐步建立起以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为中心的有机合成产业结构,并迅速成长为强有力的新兴工业部门。例如尼龙生产1950年仅98吨,1954年为7200吨,1975年已达40万吨,为 1954年的57倍,成了同美国并驾齐驱的“纤维王国”。与此同时,过去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化肥等传统化工产品,也逐渐转换为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体系,提高了对石油的依存度。例如1958年合成氨对石油的依存度仅为16%,醋酸为0%,邻苯二甲酸酐为0%,苯为8%,二甲苯为75%,当时的主要原料仍为煤炭。但是到了1973 年几种化工产品对于石油的依存度分别提高到氨为98%,醋酸为100%,邻苯二甲酸酐为70%,苯为70%,二甲苯为100%①,石油已经成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从而保持了重化学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
     目前,日本经济已经主要是依靠石油来支持的,对于石油的依存度已高达74%,而法国是59%。西德 52%,美国是45.4%,意大利是41%,成为世界上石油依存度最高的国家。日本重化学工业的增长势头一直保持到70年代。到了1973年后由于中东石油危机而引起的石油价格猛涨,以及汽车、彩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日本的产业结构开始由大量消耗原料型的重化学工业转向小量消耗原料和知识密集型的工业转换,逐步形成了汽车和家用电器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整个工业生产中,重化学工业的比重开始下降,1974 年为 66.1%,1978年下降为58.9%。当然,化学工业的绝对产量仍有增长。例如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②,从1986年到 1987年,硫氨的产量由178.3 万吨提高到180.3万吨,烧碱由307.6万吨提高到322.7万吨,合成染料由5.8万吨提高到6.3万吨,醋酸由30万吨提高到37.7万吨,尿素树脂由46.3万吨提高到48.4万吨,石油液化气由783.3万吨提高到821.4万吨等,仍然保持一定增长的势头。然而从总体上讲,目前日本工业已经跨入了以汽车、家用电器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重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居于较为次要的地位。为了保持和增强化学工业的增长势头,自从1964年在日本召开了国际天然物化学会议以后,日本化学技术正在准备进入合成天然有机物的新时期,在“实现农业的工业化”方面做出更大贡献①。

    更多精彩文章

    • 基础研究薄弱问题
    • 发达的教育基础
    • 转换产业结构
    • 德国化学的思想基础
    • 法国化学的思想基础
    • 英国化学的思想基础
    • 里查兹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
    • 现代化学结构概念基础的形成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
    • 经验科学的理论基础
    • 太阳系的化学组成
    • 化学发展内外因素的契合机制
    • 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
    • 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对人类主流文化的贡献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