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但不是“闹”起来——观语文课堂教学有感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4-10-07

让课堂“活”起来但不是“闹”起来

                  ——观语文课堂教学有感

 

现在有些课堂教学,由于曲解了教改思想,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或舍本逐末,追求戏剧化;或全盘讨论,换汤不换药……新课改理论主张要让课堂活起来,本来这是科学的新观念,但是怎样‘活’、‘活’到哪种程度,却成了教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结果课堂教学出现了上述“多了花哨少了朴实,多了浮躁少了凝重”,“上”课成了“闹”课的现象。

其实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它要求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加深对范文的理解;通过朗读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情感唤醒;最后也只有通过朗读把对范文的模仿上升到创造阶段。对于琅琅上口的诗词歌赋,文质兼美的名篇佳句则更要求熟读成诵,这本身就体现了语文课“活”的特点。

当今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不读或读得不多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误认为“活”就是热闹。他们巧妙地把五花八门的练习题变为抢答题、讨论题、自拟题、表演题,让学生来完成,一堂课上得好不热闹。学习不错的同学喊得声嘶力竭、疲惫不堪,学习差的同学一言不发,既听不懂,又参与不进去。一节课下来会的是会,不会的仍一无所获。这样的“活”法仍是变相的应试教学,这样的语文课根本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本来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该讨论的讨论,不该讨论可采用其他的教法来解决。我认为语文课应该活得温文尔雅,让教师教法上的“活”与学生思维上的“活”碰撞出火花,这样产生的心理效应才是真正的“活”。一篇课文可以在变化形式的阅读之后,了解课文大意,甚至感悟写的精彩之处,但绝不能流于浮华。对于局部的精彩片段,该重锤敲打的还得重锤敲打。

例如,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比较强,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讲出“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它是怎样说明的”。有些实物说明文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在本上或黑板上画出这一实物,然后再学讲解员的样子给师生按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这样的课也不失为“活”。

    至于诗歌、散文之类的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诵读、配乐朗读、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情景,让学生真正区感受那种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产生心理上的感应,引起共鸣,使学生置身于享受语言琼浆玉液的环境中,被熏陶被感染。久之,他们终会成为一个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是硬教出来的,要让其通过长期的多读、勤思、揣摩、运用,最后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更多精彩文章

    • 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原则
    • 听于漪讲座有感
    • 评王莲芬老师《月亮上的足迹》课堂教学
    • 虚幻的真实 真实的虚幻——读《尘埃落定》有感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读新教材说明有感
    • 走近新课标,走进新课堂
    • 让遭遇“意外”的课堂也精彩
    • 激活思维 生生对话,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
    •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 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 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意见
    • 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
    • 关于说课理论的探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