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2-10

          ——当代教育心理学感悟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模索出一些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特别是将心理调控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收效甚大。

何谓心理调控艺术?就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巧妙处理课堂教学问题,化解师生间的不良情绪,营造一种师生相融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其具体作法如下:

一、抓住优势兴奋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核心所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在总的任务内不断地移动,才能长期坚持在某一物上,否则就会出现起伏。在一堂课里,中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的保持和转移有规律:上课5分钟后,学生的兴奋中心仍停留在课堂休息的兴奋点上。之后,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的兴奋中心约有半小时能集中到教学上。而在临近下课5-10分钟里,学生的兴奋中心因缺乏新的刺激而疲劳转向课外。据此,教师要抓三个关键:

(一)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教师切忌一上课就开始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而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  法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同时,也可以借此时间和方法来抑制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而产生新的学习的兴奋中心。

(二)抓好开课后半小时的学习状态,教师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教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说,这半小时的教学集中了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使其思维充分在这半小时里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说,在导课之后,教师加强对教学的每个环节的控制,他们是能在三十分钟里,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在这段时间,教学的密度可稍大一点。

(三)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10分钟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超过半小时后便趋于转移,也会感到疲倦,而教师又不能以提前下课来改变这种状况,也不能让学生高兴怎样就怎样,来个放任自流。正确的做法是:①教师及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别的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也就是要对学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脑形成新的兴奋点,使教学活动又活跃起来。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其结尾有一句:这种套中人,“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可问:“将来”是否也包括我们现在?即现实生活中有无类似文中的“套子”?问题的提出,学生便兴奋起来,投入新的思考中。②改变教学活动形式,使之丰富多彩。比如可以让学生或做作业 、或朗读、或讨论、或辩论、或演讲从而再次将学生调动起来,产生新的“兴奋点”。

总之,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比率,也是使学生更新动起来的办法之一。

二、采取隐性管理,制止、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当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为后,就是要冷静、理智、绝不可冲动,并采用休罚、讽刺挖苦、赶出教室等“以恶制恶”等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排除来自课堂内外的各种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将这种面对全班学生公开的管理方法称为显形管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易忽视的负效应,既师生情感对立,关系紧张,使问题行为更加严重,有时也可能造成教师自身的尴尬,出现“下不了台”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及威信、风度等。同时,也将打断教学内容的讲授过程,打乱教师的思路,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另一方面,也缩短了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可能造成教师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从学的方面来看,“一人害病,全班吃药”,必然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生知识输入过程受阻与中断,严重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并因此有可能导致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不满。

为了克服显性管理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负效应,教师必须研究与利用隐性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所谓课堂隐性管理是指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它与显性管理相比,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灵活性。隐性管理是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下,教师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通过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声调的变化等,渗透教学活动中而进行的课堂管理。它可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特定课堂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灵活。

②高效性。隐性管理是针对个别不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不面向全体学生,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 ,避免了显形管理中“一人害病,全班吃药”,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弊端,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

③艺术性。隐性管理是教师隐含在教学过程 中的一种管理方式与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具有“临危不慌,从容执教”的大将风度,及时、适度、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调控。为此,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观察与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心理,并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做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与严格要求和谐完美的统一,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隐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现根据教学实践与研究,将最常用的策略总结概括如下:

(一)表情示意法。当教师授课时,发现某个学生讲话或做小动作,可用自己的目光或严肃的表情示意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已发现自己没有专心听课,并警示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走动示意法。教师上课时注意到有的同学在低头看其他书籍或什么东西时,用表情示意又不能起作用时,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这个同学跟前突然站住,这样,学生便会发现并迅速意识到教师在提醒自己要注意听课或积极思考问题。

(三)手动示意法。有时课堂发现个别或几个同学昏昏欲睡,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睡着了,教师可以边讲课边轻轻拍拍这个同学的肩或头,提示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克服睡意并集中到学习上来。

(四)变音示意法。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的音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而以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最为适宜。语速的快慢和音量的高低要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来确定。当发现学生走神或看到窗外去了,或受到窗外的噪音的影响时,教师可结合表情示意,放慢或加快语速;或突然停顿1-2秒;或提高音量压住室外噪音等方法,示意注意力“分散”的同学。

(五)提问示意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看样子是在听课而心思根本就不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没听懂或根本不懂却装出清楚的样子;有极少数同学不耐烦,心神不安;有的“南郭先生”在集体回答问题或朗读时善于蒙混过关等。为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上述这些学生复述或解答教师讲过的个别简单的内容或重复教师刚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专心听讲,提高教学效率。

    (六)“借机导航”法。一中学教师在讲授《口技》时,因课文情节描绘所引,竟有一男生忘乎所以地学狗叫,顿时全班哄笑。但这位教师非但没有指责这位学生,反而大度地一笑。说:“这个同学情不自禁地模拟了狗的叫声,这是为文中口技高超技术所感染啊。下面我们还是继续欣赏文中高超的口技表演。”这位教师表现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良好的职业修养,微笑之余,不忘“借机导航”,仅仅两句话,既转变了课堂气氛,有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学正道之中,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对该同学起到了委婉含蓄批评的效果,真可谓一石数鸟,不能不令学生折服。

    (七)因势利导法。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正在讲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而且这声音还一直响下去,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也烦燥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大声讲道:“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响声有几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个案例中,学生注意力已游离教学目标 。如果这时命令或强制学生听讲,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环境中的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景,顺应了孩子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八)旁敲侧击法。语文课上,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教室里响起了打呼噜的声音,一部分学生笑起来,教师看了看睡觉的同学,没有中断讲课而是讲:“描写生动,要使用象声词,绘生绘色地描写一事物的声音形状。绘声,就是用象声词模仿声音。比如,睡觉的酣态,就可以用现在的声音来描摹。请你们注意倾听。”教师做出倾听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那睡觉的学生也被旁边听懂了教师寓意的同学推醒了。教师又说下去:“那么,你们的笑声该怎么描摹呢?对,酣睡声就是刚才某某同学发出的响亮的‘呼噜’声,笑声就是大家发出的‘哈哈’声。”这堂课中,教师始终没有正面批评那位上课睡觉的学生,而是在给以“面子”的基础上,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可谓自然天成,机智灵活。

三、关怀鼓励为主,促使师生“心理相容”。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来自教师的夸奖、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能成为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课堂里,师生能做到心理相容,就有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基础。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始终如一地具有热爱之情,关心之意,学生就会带着“教师总是在关心我”的想法来接受教师提出的各项要求,甚至他们也不会计较教师在帮助教育自己时的失当的言行,他们就会理解教师、体教师。正如《学记》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南京师大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对教师态度与学习兴趣、成绩的关系”,结果是:有将近70%的学生认为喜欢一个教师就会上他的课,还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喜欢一个教师就没兴趣听他的课。1998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我该为孩子讨说法》的文章:昆明市某小学生因受班主任A教师的歧视、嘲弄、侮辱,使这个三年级学生对A教师这个优秀班主任所上的语文课、手工课及其厌恶,只要是一上A教师的课,他就无法遏制地想解手,本来早上已解过手了,上课时仍会拉在裤子里。对A教师和他所授的课的厌恶,已使他的心理反应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生理反应——只要能躲避A教师,他宁肯呆在臭哄哄的厕所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实在值得我们的注意。

总之,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管理的目的。

 

    更多精彩文章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
    • 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浅谈评价的激励作用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备课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几点认识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应用
    •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浅谈初中语文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方法---------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
    • 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意见
    • 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
    •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 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关于说课理论的探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