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4-09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中学   罗丽萍

内容提要: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部分中学生口语表达困难的情况,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示范   引导   训练

口语交际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国际交往的加强,未来社会急需就业者有过硬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说会道的人越来越令人羡慕,无论将来是商人,还是政客,是明星、演员,还是推销员、美容师,均离不开口头交际这种最直接、最频繁、最有用的能力。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乐观。例如:课堂上当众回答问题,解说事理、阐明观点,常常是情绪紧张、手足无措、结结巴巴、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础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看来,我们当老师的在日常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重视中学生的口语训练,那么如何训练?通过哪些途径来训练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加强教师示范性训练。教师规范的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的最好示范。语文老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其自身的教学语言就必须具有美感、具有吸引力。应努力做到准确明晰有科学性;循循善诱有启发性;生动活泼有形象性;幽默诙谐有趣味性;抑扬顿挫有和谐性。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上课使用方言土语,不用普通话教学,说话时或拖泥带水、东拉西扯;或含糊其辞,夹缠不清;或平淡无味,爱做无意义的重复。这势必会给学生极差的影响。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对课文的范读、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在这方面,于漪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她的教学语言有时如咏诗文,令人如痴如醉;有时如发宏辩,令人激情涌动;有时精妙深刻,启人深思;有时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我想,学生听这样的老师讲课,一定能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一定能得到较好的语言修养。

  2、加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训练。教师认真备课,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得到口语训练。这种方法可结合课文进行,它十分简便易行。我们初中课文编排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相对的集中性。有反映家庭生活的,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有反映科学知识的。作为教师,可结合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近的一些问题,如学习了《羚羊木雕》一文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父母逼迫孩子要回羚羊木雕一事的看法,同时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有没有因和朋友交往,同父母闹过矛盾的,如果有,谈谈当时是如何解决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初步能力,让他们敢于面对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也锻炼了他们组织语言和概括语言的能力。再比如,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通过自己的认真备课,学生认真的预习,向他们提出问题:皇帝是怎么被骗的?大臣是怎么被骗的?骗子是怎么得逞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骗子没有骗过小孩?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事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在这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很自然就训练了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自述、复述的训练。自述要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身边话题,如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信息开放的社会生活,就是学生说话感兴趣的材料。只要教师一激,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话从口出,有话可说。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曾精心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a.天高云淡,正是秋游的好季节,初一的班委想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秋游活动,但又怕班主任老师不同意,请你代表同学们去说服班主任。b.最近学校开设了信息课,你如何建议父母为自己买一台电脑。c.周末妈妈为家人烧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作为孩子的你,将如何赞美妈妈的手艺好?d.班上要竞选班委,奶奶怕影响小兰学习,不同意小兰参加竞选,如果你是小兰,你将如何征得奶奶的同意。e、班上的小兰爱上了他,你如何委婉含蓄地劝说她?这些话题的出台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五个大组分头讨论、合作,积极准备自述的内容。结果学生的自述,让我真的感受到,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复述训练:是指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性和记忆性的训练,可以是简要的复述,还可以是摘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如:在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先听录音朗读,之后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在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则要求学生创造性地续编这个童话故事,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复述,也使学生对已学课文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也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4、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我们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内容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作品都是口语训练的范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这些名篇,有些精彩片断还可要求学生背下来。我们知道,朗读是训练学生说话技能技巧的好方法,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在朗读上给学生做示范,指导学生学会朗读的技巧,如轻重音的把握、节奏快慢的处理、高低音的变化过程等,尽力做到语言流畅、字正腔圆、感情充沛、有声有色的朗读,该激昂时激昂、该愤怒时愤怒、该忧伤时忧伤,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短小的现代散文或诗歌,并用抒情的语调朗诵给学生听,或与学生一起欣赏配乐朗诵,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营造美的气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陶冶情操,在朗读训练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改变羞于讲话的现状。当然,背诵也是一种古老的口语训练形式,它既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又可以强化记忆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不过在学生背诵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识记背诵的方法,即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记忆,在了解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背诵,学生背诵时只要心口并用,就一定“使其言皆出吾之口”,“使其意皆出吾之心”,像流水那样自然流泻出来。另外像成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古诗、歇后语,往往是语言简洁、含义隽永,如果学生背得多了,说话时就能自然流露于口中。

5、加强演讲、辩论的训练。现在我们手头的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后面,都安排有口语交际,如果我们老师每次都较为精心的指导,学生充分准备,就可以有不少的实践机会。例如“漫游语文世界”,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说出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道理,表示今后要重视语文的学习。“成长的烦恼”,对于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所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或他人的烦恼,他们个个畅所欲言,并希望别人理解自己或帮助自己化解烦恼。另外,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也给学生提供了讲话的机会,演讲的内容学生可自由选择,任意发挥,可以是成语故事,也可以是班内、校内发生的事,或是道听途说的事,或是对所学的文章的理解、感受,或是报刊杂志的新闻消息,或是畅谈理想、人生,或解说自己名字的含义等,因为是轮流的、大家机会均等,说好说坏都得说,面对全班的同学,演讲者注意力是高度集中,都想尽力表现出自己演讲的优势,听者则是屏住呼吸,希望从演讲者的演讲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优点,或者挑出对方的缺点,引以为戒,课后大家评头论足,这对演讲者是一种说话能力的促进,因为轮流中,一轮完毕,第二轮又开始,轮到的同学总想吸取前一次的教训,争取比第一次讲得好,以引起听众的兴趣,他们就必须选择新颖而有价值的材料,并精心组织演讲稿,这无形中促使学生广泛猎取课外读物,注意观察周围事物,不再局限课本这个小圈子,这种教学过程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学效果是老师空洞说教所难以达到的,在教学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辩论会,如:《父母随意拆孩子的信件是否对的》、《新世纪要不要讲艰苦奋斗的作风》、《学生到底该不该佩带手机》、《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开卷都有益吗》等,辩论前教师可适当点拨,通过这样辩论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应变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辩论风度,久而久之,讲的多了,口语表达的能力自然强了,言行也大方了。

   6、加强看图片、看录象说话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音乐画面,配解说词、配导游词、配对话,或是看图说话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中学的课本上编排了一些科普说明文,因缺少文采,读起来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往往无精打采,如果在阅读的基础上配上解说词,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如:在学《故宫博物馆》或《苏州园林》的篇目时,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科教片或下载一些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配解说词或导游词,还可以给学生放一段电视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编对话,这样图文并茂、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饶有兴趣,不但掌握了科普知识,而且说话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7、加强编排课本剧的训练。我们课本上有不少小说或故事,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可让他们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如《皇帝的新装》、《花的话》、《丑小鸭》等,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在说和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正如于漪老师在《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一文中说过的“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的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语言是思维工具。任何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借助语言表出来,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学生语言的贫乏将可能造成表达上困难,说话时会就像溪水断了源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中学生口语的训练,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的素养,以适应未来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教师素质论》

 

    更多精彩文章

    • 中学生活条目(新版)
    • 语文教学 朗读先行——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
    • 对新课程实验中评价方式的初探--------------浅谈评价的激励作用
    • 开发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三步走”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备课
    • “中学生诗意写作”研究话题实施方案
    •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几点认识
    •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探索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交换”合作学习和“激励竞争”机制的应用
    • 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意见
    • 关于说课理论的探讨
    • 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
    •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