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章中的情操美

来源:乐学发布时间:2014-11-10

借助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形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性,这是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育成为德育的先导。高中语文教材中能使人感情升华,心灵净化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我与地坛》就是一篇培养正确的生死观及坚忍不拔、顽强求索的意志品质的好教材。因此首先要用深情地详细介绍作者史铁生,在对教材内容详尽分析后,一定要做好课外延伸。可指导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最后一段。设问:作者在最后一段第一句说“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那到底要怎么样活呢?请学生用三分钟时间讨论:你所知道的一些人物的活法。有学生回答:奥斯特洛夫斯基疾病缠身,仍坚持创作;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这时老师应顺势而导: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段关于生命的精彩论述?并要求生齐背。若学生没有积累,老师可以范背,略作评析后要求学生课后积累下来。 
  最后可以这样作结:在有人轻易地结束自已生命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些人物,虽遭遇生活意外,却勇敢地面对,改变了自已人生的逆境。著名人物“网络妈妈”刘焕荣。一场大火使她失去了健全的身体和美丽的外表,但她却利用网络同许多有着心理疾病的青年交谈,为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她的网络点击率达到三千万次。刘焕荣活出了自身的价值。同学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等的逆境都应该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突出的审美价值。历咏不衰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笑对人生、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作品。在疏通文意之后,不乏借用诗歌鉴赏中“知人论世”之法结合文中名句进行情感教育。先介绍作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少年聪慧得志,却恃才作游戏文章、触怒龙颜,命运陡转而致英年早逝的一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中表达的自己决不因老迈困顿而变易壮志的复杂的乐观豪情,可谓水到渠成。 
  最后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在畅谈过程中,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和个性情况,可机智恰当地插入一些必要的勉励语:“不要在挫折面前折腰”“人不能有畏难情绪,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要把自己培养成能看到事业未来的有胆识者”等,把高尚的人生观教育渗透于无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受到美的熏陶,心灵上受到美的净化。 
  美育是在语言鉴赏、形象感知、情感陶冶方面具有以形感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它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因此被称作是“一种心灵的体操”(苏霍姆林斯基语)。通过美育,不仅可直接达到陶冶情感、美化心灵的目的,而且还能间接起到启迪智慧、提升品德的作用,所以它也是通向智育和德育的一座桥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立足中学语文教材,在学习课文基础上指导观察方法,把课文作为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带动性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应是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更多精彩文章

    • 挖掘文本资源,放飞学生灵性
    • 挖掘美育资源
    • 挖掘教材中创新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
    • 挖掘教材 开发资源 拓展学生视野
    • 激活思维 挖掘潜能
    • 以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 挖掘学生潜能的尝试——《草船借箭》随笔
    • 阅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途径—《风娃娃》教学案例
    • 抓重点词,有效突破文章难点
    • 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教案当在品味反思中生成
    • 让说话和作文风趣一点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听任老师《一夜的工作》感悟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