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

来源:网络整理发布时间:2015-02-27

立足教材文本  实现有效习作训练

[内容摘要]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立足教材文本,有效训练之;适度延伸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探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只要教师潜心研读教材,于细微处寻找切入口,以片段的形式,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主题词]研读教材  立足教材文本  片段形式  有效训练  适度延伸 

目前农村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不容乐观,每次一提写作文,就发现学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即使是勉为其难写出来,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内容空洞,二是语言苍白、呆板,三是无真情实感。作为学生作文第一读者的我对这样一种作文现象深感忧虑。平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小学时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够;埋怨中学里空余时间太少,没时间阅读大量的课外书。认为中学生急需增加课外阅读量,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书读多了,感受深了,语言自然会丰富起来,作文也就有东西写了。

其实作文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它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除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外,还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的练习。我们平常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急于求成,弄得学生害怕作文。我们可以改“批发”为“零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将作文训练重点分割到每节课上,立足教材文本,在最有利于写作的情况下开展灵活机动的写作训练,由浅入深,这样既可以解决单元作文费时的问题,又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曾在杂志上见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对待课本中写作训练的态度应该是:第一,充分重视之,有效训练之;第二,大量丰富之,适度延伸之。”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多种习作训练,不但体现了“适度延伸之”,而且实现了“有效训练之”。把写作教学适当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情景创设,学生感知、体验,一个个情感激越,有写作的欲望,这真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吾手写吾心”的机会。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充分重视之,有效训练之;大量丰富之,适度延伸之”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去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联想,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写作时倾注了强烈的思想情感。读者也应为有情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用美读或是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回忆、联想和想象,以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去越过文字这座桥梁,和作者会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深切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引起情感共鸣,触发情感体验,在喜怒哀乐之中得到升华。这样每篇文章的学习都会有新意,都会有兴趣。

如教《羚羊木雕》一文,先请七位学生当演员,演话剧,然后由形象入手,让学生谈谈剧中人物的是非曲直,上升到理论高度。课后再来一次小练笔,记一次与父母的冲突。这样,由文本产生共鸣,并引向情感深处,在自己的切身经历中去反思。有一教师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教师在用美读来引领学生感知体会冬天雪地捕鸟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比捕鸟更有趣的事”。稍作准备后,学生一个个先说为快:有捉泥鳅的,有钓龙虾的,有在海边捉螃蟹的。于是这位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对学生说“童年虽已离我们而去,但那份记忆却仍清晰如初,让我们用笔记下来,把它珍藏在心的深处,好吗?”学生们个个兴奋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诉之于笔端。其实,像这类情境文本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挖掘。

二、改变形式,想象创新,不拘一格,启发学生开展多向思维。

仿写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仿写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他们就会用心来说话,用心来写文章,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我们学的课文都是精选的名篇名段,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觉得某个地方写得好,不论是句还是段,都可模仿。比如分析《渔夫的故事》中魔鬼的外貌描写“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模仿上述的外貌描写,用一种句式写几句渔夫的外貌。学生肯定会跃跃欲试,借“瓶”装“酒”,摹中有创。在教授《乡愁》时,这首诗的格式简单但意韵非常丰富,学生仿写翻出新意。写“父爱”如下:“小时候 / 我是一方小小的摇篮 / 父亲摇着我 / 好象摇着初升的太阳 / 后来啊 / 我是一本厚厚的字典 / 父亲看着我 / 好象看着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 而现在 / 我是一张薄薄的欠帐单 / 父亲托着我 / 好象托着沉重的万里长城。”不但向他人借句借格式,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在继承中创新。

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续写、改写等形式,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可谓五彩缤纷,其大胆的想象,丰富多采的形式,富有个性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像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学完《卖炭翁》后,可以请学生展开联想:“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去呢?”并进行续写。《孔已己》结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拓展开去,续写《孔已己离开咸亨酒店以后……》的作文片段。有一个学生写孔已己没有死,治好了腿,中了举,也像丁举人一样淫威乡里。这种新的审美创新,离不开想象力的引导培养。在教授诗歌时,为帮助学生诗歌创作入门,也可以采用续写的方式。以《乡愁四韵》“给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 / 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 /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为例,学生续写如下:“给我一枝桂花香呀桂花香 / 心一样的桂花香 / 心香的芬芳 /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枝桂花香呀桂花香。”
    对课文的改写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改写时需要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的刻画,对故事情节作一定的补充,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发挥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依据各种描述或提示,在头脑中创造出相应的新形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可以把戏剧改写成故事,也可以把小说片段改写成独幕话剧等。如把欧阳修的《卖油翁》、乐府民歌《木兰诗》改成白话叙事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写的是欧洲当时的大文豪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在福楼拜家聚会作客的情形,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所写的,但却没有写到莫泊桑本人。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作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从外貌、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段话来刻画莫泊桑在福楼拜家作客的情形。这样的改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能大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仿写、续写、改写不失为一剂灵丹妙药。

仿写是写作训练中一个起始阶段,续写、改写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的方法之一,我们最终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写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多角度”观察客观事物,从“多方向”进行思维,打开学生闭塞的思维通道,激发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动情点和思维的闪光点。一次进行文言文《买椟还珠》练习中,我曾让学生根据《买椟还珠》故事内容展开讨论,启发他们从尽量多的角度思考它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并进行课堂作文。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言之有理。概括学生的发言,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从买椟者的角度说凡事不能只看外表,不看内容;2、事物的外在形式美有时可能掩盖内在假恶丑,因此,要谨防上当受骗;3、从卖珠者的角度说,事物不但要讲究内在美,而且也应该注意外在的形式美,外在的形式美和美好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完美统一;4、外在的形式有时可以影响内容。经过这样一番讨论,学生把多向思维的目光投向世界,打开了思维的“传感”通道,心情豁然开朗,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大有文章可做。现仅举这次作文中同学们自拟的几个标题,就可见同学们思想的活跃了:《莫把金玉当泥沙》、《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重内容,讲究形式》、《美女也要巧梳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要让外表蒙住你的双眼》。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一直处于中下状况的一位同学,他借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以《要把纷扰看个透》为题,告诫人们美好的事物必须是真善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有机结合,但并非一切事物都是这样,内容和形式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批判了以貌取人取物的浅薄无知,并联系当今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商品的状况,指出要用“一双慧眼”“把纷扰看个透”,文章写得较有见地,较有深度。此文经我在班上一讲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拓展主题,联系实际,引导感悟,提高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某段文字是写学生上网的利弊,可以请学生以“网”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学生就会联想到关系网、人情网、法网等与社会实际联系密切的话题,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思维。

有一堂课,一直刻在记忆中,在《珍珠鸟》这篇课文品读完了以后,授课者借助多媒体在屏幕打出了一幅画,第一幅是珍珠鸟停在树杈上,背景是大自然,第二幅是一只珍珠鸟被关在笼中,当第二幅图画压上第一幅图画时,在场的人都被深深震撼了。随即,在凝重的气氛里,授课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手上停着一只鸟,你会怎么办?看了这两幅图你们有什么感想?于是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给予自由才是真正的关爱;父母的约束让自己有活在鸟笼的感觉;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繁重的学业,让人感到生活在鸟笼中……于是授课者以此布置了练笔。在这堂课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以“笼”为突破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学会辨证地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以这个为切入口,引发学生讨论或辩论,从而进一步尝试写一些鉴赏类的文章,如学了《丑小鸭》,写一篇《丑小鸭的美》;学了《曹刿论战》,评一评鲁庄公;学了《孔乙己》,谈谈小说的艺术特点等等。

    “情动于口”,方能“形于口”,“形于口”,方能写成文。只要教师潜心研读教材,于细微处寻找切入口,以片段的形式,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写作,学生一般都乐意接受,容易坚持。结合课堂教学,立足教材文本,让学生在感悟、品评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体验、实践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在探究、想象中放飞心灵,思载千里,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能使前面所说的作文病症越来越轻,直至消失殆尽。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通讯》  2005年第1、4期

 2、《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2期

                         2005年第2期

 3、《走进课堂——初中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更多精彩文章

    • 立足实践,百花齐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及教育资源
    • 传媒与文本的冲击——由一节语文课所感
    •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关于初三语文后期复习工作的一点建议
    • 课堂教学重在感受文本语言
    • 也 谈 “文本对话
    • 语文课堂教学中解读文本时需要关注的几个辨证关系
    • 立足于课内 延伸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感悟
    • 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要放在学上
    • 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 立足和谐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 浅谈心理调控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 关于说课理论的探讨
    • 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
    • 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
    • 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意见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