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来源:网络收集发布时间:2015-03-15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教科书p36~37)
教学目标:
1、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学会用8、9的组成来计算有关8、9的计算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设计有趣的数学关卡,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数学数学问题的勇气和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学会用8、9的组成来计算有关8、9的计算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每人10支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你们知道企鹅吗?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能说出企鹅,老师通过问题引出)
二、观察情境图,探究新知
1、讲解第一幅图
(1)看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认识大括号)
(2)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小组讨论,并派出1名代表说说。
(3)想一想,你能用算式把这幅图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板书:6+3=9 3+6=9)
(4)运用我们学过的算法,你怎么求出企鹅的总数是9?(数手指,数图)
师:小企鹅看到小朋友们那么聪明,它们就躲起来,和我们玩捉迷藏。
2、讲解第二幅图
(1)这个大括号告诉我们刚才的企鹅有几只?(9只)
(2)现在,我们看右边这幅图,发现了什么?(只有4只了)
(3)猜一猜这个大括号想说什么?(板:冰山后面还有几只小企鹅)
(4)那谁能猜到?有几只?(板:5只)
(5)你是怎么猜出来的?(9-4=5)
(6)谁能再具体地、完整地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7)你用什么方法算出“5”的?(数手指)
3、联系两幅图
(1)人发现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换意见,派表回答。
(2)提问:什么不同?(列式计算不同,上一幅图用的是加法,下一幅用的是减法)为什么不同?(因为它们提出的问题不同)
(3)对,因为它提的问题不同,所以列式计算也不同。上一幅图求的是总数用(加法),下一幅图求的是部分数用(减法)。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找不同点时,找得真好!但,在我们计算的时候,用数手指,数图书的方法来计算,陈老师觉得还是慢了一点。现在,老师有一种更妙的方法,你们想学吗?那就请小棒来帮帮你们。
三、合作合践,获得知识
1、分小棒
(1)请拿出8支小棒,把它们分成2堆,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2)问:哪位小朋友愿意当记录员?
(3)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把8分成了什么和什么?上来边分边说?
2、分香蕉
师:看大家这么聪明,老师要奖励大家香蕉了,不过要先请大家帮着分一分。
(1)看哪个组分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错的改正。
(4)问:你能用9可以分成4和5,结合生活实例说说数学问题吗?
(5)小朋友们看9可以分成4和5,能列出几道算式呢?(4道:4+5=9 5+4=9 9-4=5 9-5=4)
四、练习巩固,强化知识
1、开火车——口算。
2、练一练第2、3、4题。
3、对数游戏——数的组成。

    更多精彩文章

    •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 《搭积木》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家来锻炼》教学设计
    • 《快乐的大森林》的教学设计
    •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加法的初步认识
    •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 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
    •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 一年数学下《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评析
    • 得数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 小猫钓鱼 - 北师大版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