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勃兴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10-12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除了出现后秦、后燕、后凉、西秦等几个政权以外,还兴起了一个拓跋〔tuò bá〕部建立的北魏。拓拔部是鲜卑族的一支,早先住在东北嫩江流域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是一个比较落后的部落。后来,他们往南迁移,爬过高山,涉过深川,经历九难八阻,到达了长城以北匈奴人占据过的地方。在那里,拓跋部分裂成为两支,各奔东西。东边的一支,由一个小小的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的部落联盟,从氏族社会逐渐地过渡到奴隶社会。西晋末年,晋朝统治者为了对付匈奴人建立的前赵,派人拉拢拓跋部,封拓跋部的大酋长猗 卢〔猗 yī〕做代公,并州刺史刘琨把山西代县西勾注山以北一带地方让给他统治。过了几年,西晋王朝又封猗卢做代王。猗卢死后,代国发生了十多年的内乱。后来,猗卢的侄孙什翼犍做了代王,拓跋才逐渐地安定下来。公元三七六年,前奏的苻坚进攻代国。什翼犍战败,被他的儿子君杀死,国中大乱,代国被前秦灭亡了。苻坚灭亡代国以后,想把代国的王子王孙全都带走。代国有个名叫燕凤的大臣,他怕苻坚斩草除根,代国失去复兴的希望,就想法骗过苻坚,把当时年幼的拓跋珪留下。拓跋珪自幼聪明能干,传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比别的孩子重。鲜卑人认为孩子生下来分量重将来就会有出息,大家都很喜欢他,把复兴代国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拓跋珪长大以后,身体魁梧,宽大的前额,配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对大耳朵,显得格外英俊,人们都说他将来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他舞刀弄棒,骑马射箭,样样都练得十分纯熟。他联络了许多有本领的人,等待着复兴代国的时机。机会终于来了。公元三八六年,也就是代国灭亡以后的第十年,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得大败。拓跋珪乘此机会,在牛川(今内蒙呼和浩特市东)即王位,后来迁居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北),重建代国。不久他就将国号改为魏。因为代王是东晋封的,这一改,表示从此不再承认晋朝的封号,成为一个与东晋平起平坐的国家。为了避免和三国时候曹丕建立的魏国混淆,史书上把拓跋珪建立的魏国叫做北魏。拓跋珪既能打仗,又善于治理国家。为了扩大北魏疆土,他发动了一连串的战争。他知道打仗首先得解决军粮问题,就叫鲜卑人改变以畜牧游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他亲自赶着马,扶着犁,参加都城郊外的耕种。他也知道打仗要靠将士们的勇敢,规定每次战争胜利以后,按照功劳大小分发战利品,使将士们都能从战争中得到好处。这样,拓跋珪手里既有充足的军粮,又有勇敢作战的将士,他的军队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劲旅,打败了北边许许多多部落,夺得几百万头牲畜。河套一带的部落,都纷纷投降北魏。从此北魏的土地扩大了,势力更加雄厚。
     接着,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内蒙凉城县岱海)一战,打败了当时称雄北方的后燕,夺得了黄河两岸的大部分地方。公元三九八年,拓跋珪把都城从盛乐迁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这时候,北魏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了。同年,拓跋珪由魏王改称皇帝,就是魏道武帝。拓跋珪大量任用汉族的儒生做官。凡是想要做官的读书人,都可以直接去求见他,他亲自接见,根据每个人的学问和能力,任命各种官职。为了培养人才,还在平城开办了一所太学,聘请汉族的儒生做教师,招收三千多名学生,学习《诗》、《书》、《礼》、《易》、《春秋》等。他还命令郡县官吏搜集各种汉文书籍,送到平城供太学生们阅读研究,提高文化,学会管理国家的本领。在拓跋珪的统治下,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他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即位的时候,北魏终于灭亡了十六国中最后剩下来的夏、北燕、北凉三个国家,统一了北方。公元四二○年,东晋太将刘裕建立了宋朝,历史上习惯称它为刘宋。北魏和刘宋都是新兴起来的国家,他们都想压倒对方,独霸天下,这样,就开始出现了南方和北方对峙的局面。从四二○年到五八九这一百七十年间,历史上称为南北朝。刘宋以后,南朝还有齐、梁、陈,共四个朝代。北朝的后魏后来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不久,东魏和西魏又演变成为北齐和北周。

    更多精彩文章

    • 太武灭佛-北魏太武帝
    •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户口发展趋于停滞
    • 北魏“三长制”的推行与政府控制人口的增长
    • 古希腊罗马羊皮纸典籍是如何保存和流传下来的?
    • 耶稣诞生的传说
    • 清初“太后下嫁”是否确有其事?
    • 南宋真假公主之谜
    • 永泰公主之死与武则天有关吗?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