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次姓氏改革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5-11

中国的姓氏,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统治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拓跋部乃鲜卑族一支。在西周时,鲜卑族叫肃慎,战国时为山戎族,秦汉曰“东胡”。拓跋部起于“朔壤”,即现在的晋东北及雁门关外至阴山一带。拓跋部约有一百多氏族,使用的语言是鲜卑族语,以氏族之名为姓,如纥骨、步六孤、独孤等。孝文帝雄才大略,他意识到鲜卑族文化落后,便推行“汉化”政策。在一系列改革中,姓氏“汉氏”是其中一项。他首先于太和二十年(公元四九七年)春,诏改姓为元氏(元即老子天下第一),又诏令将一百多个拓跋氏族改为汉姓。
     其改姓依据是“切音”,如“纥骨为胡”,或取其一字之音改为汉字姓,如“贺葛改为葛”,“丘穆陵为穆”,“车焜为车”。并且规定,汉族的名宦大族(如王、李、杨、崔等)可以和拓跋氏贵族之女通婚。有的汉族贵胄大姓,既有拓跋氏族之姓,又有汉族姓,并娶有拓跋贵族之女为妻。如后来的隋文帝杨坚拓跋族姓氏为“普六如”,娶“独孤氏女为妻”;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也是“独孤氏”,并且和杨坚之妻是姊妹。姓元的,唐代有大诗人元稹,是名著《莺莺传》的作者,元稹很可能就是《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也可以说作者乃作品中主人公之化身。
     他应该是拓跋氏的后人。独弧氏改姓刘,其他如苟、寇、罗、伊、封、古、鹿、骆、侯、路等,都载入《魏书》。在《魏书》中,很多“列传”人物,如和其奴、苟颓、薛野睹、伊 即是汉化姓。隋、唐时期,所谓“关陇集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姓氏转化的“结果”。汉民族,在历史上是和其他兄弟民族融合过程中发展到今天的。
     宋代出现的《百家姓》搜集了到宋代为止的五百多姓氏,也包括了上列所讲到的北魏孝文帝时代的百余拓跋族的汉化姓。因宋代的皇帝姓赵,故列为冠。到了今天,有些姓氏已是宋代《百家姓》所不能包括的了。

    更多精彩文章

    • 姓名的历史演变
    • 中西历史十大巧合
    • 济公是人还是神
    • 耶稣是神还是人
    • 伽婆那修士的返老还童
    • 姓名析字例说
    • 太阳和月亮
    • 海龙王娶妻
    • 月亮姑娘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