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分布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8-23

世界的地震分布与板块的边界非常一致,呈带状延伸。在扩张型边界上地震带较窄;在汇聚
型边界上地震带较宽;尤以大陆碰撞型边界上更为分散。全球地震能量的95%都是从板块边界中释放出来的,其中很大部分又是来自汇聚型边界中。而且在汇聚型边界上震源的深度与大洋壳俯冲的深度有关,即从海沟附近至岛弧内震源深度逐渐增加,这种变化方向与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同。可见,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一种主要因素,板块内部的地震活动则少得多。世界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下列几个带(图2-40):首先是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 80%来自这个带。大约 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中源地震以及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里,成为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带。它与环太平洋火山带密切相关,但“火环”与“震环”并不重合,地震多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海沟中,火山则多分布于靠陆一侧的岛弧上。板块俯冲带(贝尼奥夫带)成为一个倾斜的连续的震源带(面)。其次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大致沿地中海经高加索、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尼西亚和环太平洋带相接。这个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宽。
     此外,大洋中脊带地震活动性较弱,释放的能量很小,均为浅源地震。这里因板块厚度小、形成年代新、热流值高,故多为小震,其中较大的地震多分布于转换断层处。在东非裂谷带的地震活动性较强,均为浅源地震,这与其新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之间,是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自本世纪以来的八十余年内,我国共发生 5 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2600余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500余次,平均每年6—7次。台湾恰处于环太平洋带上,为我国地震最多的地方。东部其他地区的地震主要发生于强烈拗陷下沉的平原或断陷盆地以及近期活动的大断裂带附近。如河北平原,汾渭地堑,郯城-庐江大断裂(北起沈阳、营口,南经渤海至山东郯城、安徽庐江,直达湖北黄梅)等地。我国西部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组成部分或受其影响的地区,地震活动性较东部
陆强烈,主要分布于强烈隆起的青藏高原四周、横断山脉、天山南北、祁连山地以及银川昆明构造线一带。在我国,深源地震仅见于黑龙江、吉林一带;中源地震只有三处,即台湾东部、雅鲁藏布江以南和新疆西南部;其余地方均为浅源地震,但西部比东部稍深。

    更多精彩文章

    • 能对抗地震的新型建筑物
    • 天南地北
    • 地形的分布
    • 森林资源作用及分布
    • 地震之谜
    • 海源县是我国历史上发生最大地震的县
    •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
    • 风化壳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 气温的水平分布
    • 气温的垂直分布
    • 荆门山与荆门指哪里
    • 霁虹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索桥
    • 球状闪电之谜
    • 我国发掘的古墓中女尸保存最完好的古墓
    • 海底裂缝中的神奇世界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