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的内部结构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7

1955年,墨菲、万斯和爱泼斯坦(Epstein)对CBD 内商务活动的布局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不同区位的便捷性不同,获得的产业利润相异,因此地价不同,这正是造成CBD中商务活动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经过对8个城市CBD的研究得出,若将CBD内的商务活动以圈层划分,则第一圈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它们围绕着PLVI分布;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其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如家具店、汽车修理厂、超级商场等需要大面积低价土地的商务活动。
     他们还进一步指出,CBD内部的结构还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百货店倾向于聚集一起;文具店及办公用品商店与办公事务机构集中区联系紧密;律师事务所和房地产公司毗邻法院;低档的活动,如低档剧院、当铺、廉价餐馆及旧服装店在CBD边缘互相竞争相对优越的区位,以此获益。上述观点对我们形象、具体地理解CBD的内部结构有很大启发,但实际情况并不那样简单。在实际中,相对便捷性(距PLVI的距离)只是影响CBD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包揽全部,其它一些因素,如地形的复杂性、铁路、绿地等均是影响因子。1959年,斯科特(Scott)对澳大利亚6个州府的CBD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CBD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大功能圈,即零售业内圈,以百货店和女装店集中为特征;零售业外圈,以杂品店、服务业等专业化较弱的多种零售活动为主;办公事务圈。其中,零售业内圈总是环绕PLVI及城市的地理中心,而零售业外圈并不总是围绕第一圈,办公事务圈则总在CBD的一侧发展。1970年,斯科特还运用“投标-地租(Bid-Rent)”曲线的概念来说明CBD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从而证明更广泛的分布与这条曲线的情况类似(图10-16)。斯科特的分析比墨菲的分析进了一步,但在实际中,便捷性并不仅仅是距离的问题,地价与CBD的发展也不是图中的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得多。1972年,戴维斯为CBD的零售业布局提出了一个结构模式(图10-17)。
     此模式假定零售业为主的区位决策受三个相互独立的便捷性而不仅仅是受距离一个因子的影响。传统的城市中心购物活动受一般便捷性(GeneralAccessibility)影响最大,因而常常与顾客的分布相关,呈圆形以体现其等级状况及相关的潜在利益;其它商务,如汽车修理厂、咖啡馆等与进入市中心的交通干道紧密相关,即受干线便捷性(Arterial Accessibility)影响最大;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娱乐设施、家具展销店或产品市场等的区位与场地、历史背景或环境条件相关,即受特殊便捷性(Special Accessibility)影响最大。

    更多精彩文章

    •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 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
    • 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 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