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历史回顾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9-26

最早的实用化学工艺在古埃及、巴比伦和古代中国都已经存在过,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历史局限,这一时期的化学文化(其他文化亦然)是相互封闭的。直到中古时期,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化学文化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间的交流与传播才成为可能。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造纸术、火药和炼丹术的传播。造纸术发明于中国汉代,约公元2世纪时期。两个世纪后基本取代帛、简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公元7世纪,造纸术首先经过朝鲜传入日本;8世纪中叶,又经中亚传到阿拉伯,再随之传到欧洲。12世纪,欧洲最早在西班牙和法国设立了纸厂。13世纪,意大利和德国亦起而效之。到16 世纪,纸张已流行于整个欧洲,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莎草等。火药西传的过程也是如此。在 1225—1248年间,火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13世纪后期,西班牙人从阿拉伯书籍中发现了它。把火药用于军事如制造火箭、火炮等方面的技术,由于元朝初年的西征也相继传入阿拉伯和欧洲。造纸术和火药的输入对欧洲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曾经给予过高度的评价。①另一个有意义的传播是炼丹术。中国的炼丹术至迟出现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由于统治者多企求长生不老之术,炼丹术在中国发展很快,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炼丹家,如李少君、魏伯阳等。唐朝时由于奉道教为国教,而使炼丹术进入全盛时期,并由于这一时期与波斯、印度、阿拉伯等国家频繁的海上贸易,而使炼丹术随中医药学一起传入阿拉伯,且在那里与古希腊传来的炼金术合流,成为近代欧洲化学复兴的重要基础。后来的化学文化发展产生了预想不到的后果。
     首先,化学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产生了崭新的近代化学文化;其次,欧洲的化学文化反过来又向东方和中国传播,使东西方化学文化的地位发生了逆转,时至今日仍尚未能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在欧洲,虽然学术交流与传播的条件(交通、邮政等)较早具备,但近代化学文化的发展也并不平衡。英国的波义耳(R.Boyle)首先将化学确立为科学,但化学革命的巨波狂澜却发生在法国和瑞典。以后,拉瓦锡以氧化说奠定的化学革命的成就,被法国、瑞典、英国等国家共享两世纪之久。直至19世纪,近代化学文化的中心才悄悄地转向德国。日尔曼民族以其锐敏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开创了有机化学的新时代,缔造出化学理论与工业互动的新形式,以致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世界科学和工业的目光长时期地注视着这个新崛起的普鲁士王国。与此同时,中国的近代化学文化如同其整个科学文化一样,一直处于衰颓之中。虽然自明朝末年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出现后,西方科学开始由传教士带入我国,但那更多的是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有关化学知识,如物质理论、化学工艺、药物等的介绍零零散散不成系统。直到鸦片战争,当西方人用中国发明的火药轰开中华国门之后,化学知识才得以大量传入中国学术界,使中国化学发展进入到近代以至现代化学发展阶段。化学文化开始由译介转为独立研究,并终于迎来了中国近现代科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更多精彩文章

    • 传播过程的自发性
    • 化学教育的传播
    • “史立曼”的化学传播
    • 化学家的历史责任
    • 传播的中坚力量——化学家
    • 传播的教育手段
    • 化学文化的传播
    • 历史悠久的工艺—制陶
    • 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太阳系的化学组成
    • 对人类主流文化的贡献
    • 化学的社会文化结构模式
    • 化学发展内外因素的契合机制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