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的误区

来源:好学习发布时间:2011-10-01

我们一提教育孩子,首先想到的是要有一种教育的形式:总想端起“师道尊严”的架子,总想板起面孔,总想高高在上,总想对被教育者喋喋不休地进行训诫——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在这样做。家长们在追求教育的“形式”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教育的“实质”。
    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多次强调:“教育是一种帮助”。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家长的帮助。对孩子不帮助是家长失职——如同婴儿断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从吃“母乳”突然转变到吃五谷杂粮,应该是一个逐步添加辅助食品和逐步减少“母乳”,最终达到彻底脱离“母乳”的过程。同样,孩子进中学以后,心理上要经历“断奶”的阶段——孩子强烈地想改变家庭中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因此特别需要朋友式的交流;孩子强烈地想独立处理问题、独立面对社会,但同时缺乏审视分辨世界的能力;孩子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注入式”改变为“主动自学式”,但孩子的自学能力却未能与外界需求达到同步——此时必须加强心理辅助营养——家庭教育。如果不注意辅助营养,必然导致营养不良。 
    对孩子不会帮助也等于失职——隐士和狗熊做朋友。隐士睡觉的时候,有一只苍蝇趴在了隐士的头上。狗熊怕苍蝇影响隐士睡觉,就用大石头去驱赶的苍蝇,结果可想而知——将隐士砸得脑浆迸裂。
    既然是帮助,就要有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一定要看效果。
    不会帮助的表现形式:


    形式化——“只要投入就有产出”:

    家长由于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和帮助孩子,于是就采取了形式化的做法:给孩子严格规定了平时几点到几点为念书时间——念就比不念强;平时不许孩子看电视、不许听音乐、在考试前甚至把电视装进了箱子——没“干扰”就比有“干扰”强;平时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用“空话、废话”唠叨孩子——说就比不说强;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补习班——参加就比不参加强;看见别人有了计算机赶快也给自己的孩子搬回了一台——有就比没有强;买回来一大堆参考书、搜集一大堆参考题——做就比不做强;看着孩子趴在书桌边就高兴(否则就“气不打一处来”)——学就比不学强;考试前给孩子买保健品——吃就比不吃强。
    上述做法共同的弊病在于:只重视“干了什么”(不许看电视、不许听音乐、不许有课外活动),不重视“得到了什么”(采用这些方法究竟获得了何种效果)——其实不是在教育,是在“糊弄”——反正我做了,至于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那我就不管了;
    制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措施:应抓效果而不是抓形式。家长仅仅知道“不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明确“无效的投入不仅不会有产出,更会造成浪费”——让孩子无效投入,既耽误孩子的时间、又损耗了孩子的精力,等于是在给孩子设置阻力。    
    家庭教育也要讲“优质、高效”。优质——家长采取的方式是否最正确?高效——家长的投入(言行、时间、金钱、精力)是否必须?是否发挥了最大效果?——只有优质,才有高效;只有质量,才有数量;打骂再多,也是无效。
 

   “分脸”——有些家长在家教中采用了父母“分脸”的政策:
    有意识“分脸”:有些家长怕长期给孩子“好脸儿”会造成孩子将来对家长“不怕、不听话”,因此就采用了父亲唱“黑脸”,母亲唱“白脸”的教育方式,父亲去“打一巴掌”,母亲去“揉三揉”——这样的教育方式十分错误:首先,父母双方所采取的教育方式都偏离了正确适当的程度,造成了父亲过于严厉、母亲的后果,在数学上,1.5+0.5=2,在家庭教育上,1.5(过于严厉)+0.5(过于软弱)只能是=0,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分清是非,只会使孩子关注父母的态度,会使孩子养成“投机”行为——向态度强硬者隐瞒、欺骗;向态度软弱者威胁、提出过分要求。

更多精彩文章

  • 家长应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 放羊式的教育会不会害了孩子?
  •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 最好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
  • 父母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 孩子遇上“坏同桌”,聪明家长的做法很棒,比换同桌简单有效!
  • 这4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妈妈把握好,将事半功倍!
  • 孩子放学后的1小时,家长把这4件事做好,他们成绩蹭蹭上升!
  • 陪孩子做作业讲究技巧,如家长有这4种习惯,他们成绩不升反降!
  • 家长,你听到孩子的心声了吗?
  • 成年人帮助儿童的正确方式
  • 让孩子闯荡也是一种教育
  • 孩子叛逆都是父母的教错!
  • 放羊式的教育会不会害了孩子?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