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1

现代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变革是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19世纪中叶之前,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人们出行方式则主要依赖于步行。由于人们的出行能力有限,其活动半径很小,形成高度密集而面积狭小紧凑的城市。如 19世纪初期的伦敦,其核心区的半径约为2英里(1英里=1.6千米)。从1800年到1850年,伦敦人口从100万增加到200万,城市半径还未增加到3英里。当时的绝大多数居民根本没有任何公共或私人的交通工具,步行上班时间约需1小时。铁路的出现给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带来了生机。
     首先,通过铁路可将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从遥远的产地运到城市中,使工厂不必紧邻原材料产地布局,从而给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带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其次,铁路可以用作城市公共客运工具,使人们的出行距离大大增加,这就为城市向外扩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特别是当地铁出现后,铁路对大城市扩张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1863年,伦敦兴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此后,随着地铁和郊区铁路向四面八方伸展,伦敦的通勤半径速度增长至15英里。但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支线客运系统,铁路线之间的地区尚未发展起来,城市呈触须式的发展形式。
     20世纪初出现了电气火车,它是比蒸汽火车更为有效的交通工具,由于它增速与减速都很迅速,因而可以设更多的站。更重要的是,新兴的公共汽车替代了公共马车和有轨马车的陈旧支线交通方式。作为一种快速而经济的高效率支线交通,它可以使人们沿现有的道路通达任何方向。于是,铁路线之间的空地得到开发,原先触须状的城市转变为大致圆形的城市,城市的占地面积大为增加。近几十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小汽车的普及,城市向郊外扩散的速度更快,距离也越远。为了防止城市无限制地向四周蔓延,人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兴建绿带、卫星城镇等。但若干发达国家中,大城市向郊外扩展的势头依然很猛,从而出现所谓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现象。

    更多精彩文章

    • 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
    • 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治理
    •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
    • 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
    • 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 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 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