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6-21

工业的扩展带动城市的扩展,这是城市化的传统推进方式。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土地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商业和手工业。由于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占用的城市土地面积也不大。工业革命后,工业成为城市中的一项主导产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工厂之间有集聚成团的倾向,形成规模不等的工业区。同时,为了获得更大利润,企业要扩大再生产,这就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来兴建厂房和各种附属设施。于是,城市在工厂的带动下,急剧向外推进。
     这一现象在我国城市的空间扩展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解放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片面强调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各城市无一例外将工业作为城市的主要经济部门来发展,结果在旧城外缘断断续续地形成一条工业带,出现工厂包围城市的局面。到了现代,城市工业在扩展方式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大型工厂和重型企业外迁的倾向更为强烈。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土地利用更紧张,竞争更激烈。第三产业中的许多部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创造的价值要大大超过那些大型工厂企业,而电子仪表、服装等工业的工厂建筑由于可以向多层结构发展,占用的城市用地及所付代价也较小。
     在此情况之下,只能作平面布局,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工厂只好向郊外搬迁,以减少土地成本开支。第二,工厂的外迁常以某些特殊工厂为先导。如煤气厂、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重型机械厂等。这些工厂或因占地面积过大,或因防火防爆,或因有环境保护要求,或因原料产品运输等原因,常常先于其它工厂在外围市区出现,成为城市化的先锋。第三,现代工业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形成许多规模宏大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厂房高大,面积宽广,集中的人口甚多,多采取飞地型城市化在远郊区选址兴建。最后,工厂外迁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迁移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不会脱离城市的影响范围。因为工厂企业需要在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产品推销、市场信息等方面使用城市中的各项设施和服务。

    更多精彩文章

    •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 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 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 城心地区的城市化
    • 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 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手机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15 zixuexi.com